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分析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随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结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工作人员的态度、加强医技科室和后勤部门的服务理念,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与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对245例脑梗死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分别为76%、6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WHO糖尿病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DM组,选取同期368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ND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影像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M组和非DM组患者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患病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DM组与非NDM组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腔隙性梗死的发生率,早期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DM患者合并脑梗死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lia,sm)在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3月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嗜麦芽寡养单孢菌为我院ICU病房VAP的主要病原菌占18.2%居感染病原菌首位;药敏结果显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SXT、CIP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0%。结论嗜麦芽寡养单孢菌是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具多重耐药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特点以及代谢综合征(MS)对CA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514例AICD患者及30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发生率及MS患病率.按是否有CA将AICD患者分成CA组及非CA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 (1)AICD组MS患病率、IMT、斑块指数及C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组MS、高血压、三酰甘油(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及总胆同醇(TC)增高的发生率高于非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其他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后,MS依然增加CA患病的危险,其OR值为2.43.95%CI为1.81~3.96.(4)伴糖尿病的MS患者CA的患病危险度(OR值为22.46)是不伴糖尿病的MS患者的5.6倍(OR值为3.98).结论 AICD患者MS及CA患病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和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及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血管性痴呆 (VD)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与Alzheimer病相当或仅次之[1] 。VD是一种智能障碍综合征 ,除具有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外 ,同时伴有精神活动受限 ,诸如语言、记忆、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 (计算力、抽象判断力 )障碍。由于V  相似文献   
7.
定痉灵治疗肾绞痛36例疗效观察利玉欢蔡淑玲(广东省南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南海528200)我科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应用定痉灵治疗肾绞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急诊病人68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B超等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近期(24 h)、远期(3月后)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价指标,评估溶栓治疗后24 h、3月后的疗效,以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溶栓治疗后24h病情好转者有28例(5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24 h疗效的因素为性别(P=0.007)、发病至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P=0.017)及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P=0.001).溶栓治疗后3月后病情好转者有40例(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3月后疗效的因素为溶栓前的NIHSS评分(P=0.002)及24h的溶栓效果(P=0.002).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远、近期疗效的因素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分别注意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梗死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影响。 方法 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412例脑梗死患者,将脑梗死患 者按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分为有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组及无EPV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和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通过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与EPVS相关的因素。将患者分为发生出血转化组(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和无HT组,分别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EPVS及各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对 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显示,有EPVS组的患者年龄较无EPVS组高,脑白质变性发生率、出 血转化的发生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年龄、复发卒中、脑白质变性、出血转化之间的差异 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变性、出血性转化与EPVS相关。针对HT进行分组的分析 结果如下: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抗凝药物使用、EPVS、大面积脑梗死、血尿酸水平、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EPVS、梗死面积、APTT水平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 EPVS与脑白质变性及出血转化相关,EPVS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再出血后死亡率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VH与SIVH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SIVH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多见;两者预后均与出血量有关,与再出血可能有关;PIVH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但预后优于SI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