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明确外源性凋亡机制(JAK/STAT信号通路)在5-ALA-PDT诱导人鳞状细胞癌细胞(SC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和COLO-16,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光动力组、转染阴性+光动力组、STAT3高表达载体组、STAT3-siRNA组、STAT3高表达载体+光动力组,STAT3-siRNA组+光动力组。CCK-8,流式细胞术(FCM)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及其下游基因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5-ALA-PDT组A431和COLO-16凋亡率为24%和22%高于STAT3高表达载体+光动力组(11%和10.5%),低于 STAT3-siRNA+光动力组(36%和39%);5-ALA-PDT组STAT3和Bcl-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低于高表达载体+光动力组,高于STAT3-siRNA组。5-ALA-PDT组Bax mRNA和蛋白的水平高于高表达载体+光动力组,低于STAT3-siRNA组。结论:外源性凋亡通路JAK-STAT3可能参与5-ALA-PDT诱导的上皮鳞癌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高温环境中热应激大鼠心肌损伤状况,探索血液淋巴细胞中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22~25℃)组,36、37、38、39 cC热应激组.以人工高温舱对大鼠进行热暴露.采用电子肛温计检测大鼠肛温,采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采用酶学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36~39℃组体温均升高(均P<0.05);37~39℃组Q-T间期延长和R波振幅下降(均P<0.05);38~39℃组血清中LDH和CK-MB活力升高(均P<0.05).淋巴细胞中HSP70表达水平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热环境温度≤37℃时,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显著增加(均P<0.05),热环境温度≥38℃后,HSP70表达随气温升高而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结论 热应激可导致大鼠心肌损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发生规律性变化,提示HSP70可能是热应激致心肌损伤的一种生物标志分子,在高温所致心肌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浆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作为军事应激负荷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海军某部执行长远航任务6个月后官兵血浆中的HSP70水平的变化,采用应激评定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研其应激负荷及健康状态。结果与未执行任务组相比,执行长远航任务官兵血浆HSP70水平升高31.40%,思维和焦虑水平、负性情绪、躯体症状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血浆HSP70水平的升高与应激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结论血浆HSP70水平可作为军事应激负荷评价的重要指标,为军事应激损伤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获得皮质醇特异性核酸适体,应用核酸适体和胶体金建立一种灵敏的定量检测皮质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和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核酸适体、胶体金聚集显色法检测皮质醇含量。结果相比20nm胶体金,采用5nm和13nm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线性范围,5nm胶体金颗粒用于皮质醇的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320μmol/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3,其重复性较好,标准差小于平均值10%。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性的能特异性地检测皮质醇标准品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心肌肥大发生发展过程中Caspase募集域的凋亡抑制蛋白(ARC)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主动脉缩窄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5只),腹主动脉缩窄组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大模型,每组又按术后1、2、3、4、6周时段平均分为5个亚组。并在心肌肥大形成的不同阶段提取组织蛋白,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中ARC的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状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组血压、左心系数在术后第4周明显升高,病理学结果显示在术后第4周肌纤维增粗,心肌细胞肥大。由Western blot和灰度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心肌肥大过程中未见ARC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而ARC磷酸化水平在术后第4周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AR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和第6周ARC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ARC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C磷酸化水平的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高血压致心肌细胞肥大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褪黑素(MT)的表达。方法建立新生期母婴分离致IBS-D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嗜实验评价模型动物精神行为学的改变;对动物排便情况进行观察与计数分析,并进行结直肠扩张(CRD)和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研究IBS-D模型大鼠肠道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5-HT和M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D模型大鼠糖水偏嗜度显著降低,粪便颗粒含水量增多且数量增加,大鼠腹部抬起和弓背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血浆中5-HT及MT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IBS可导致大鼠快感消失以及肠道运动及感觉功能异常,这种改变可能与血浆中的5-HT和MT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应激大鼠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改良水环境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设大平台对照组,睡眠剥夺1、3、5、7d组,每组9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记录各组心电图,分析大鼠心率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1d.后大鼠心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3d后心电图PR间期、T波波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剥夺3d后大鼠心电图QRS间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3d后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导致以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的心电图变化,并可导致心肌缺血样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联用质谱(UPLC-LTQ-Orbitrap-MS)技术快速鉴别瓜拉那Paullinia cupana叶中的化学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瓜拉那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 定性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进样量3 μL,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定量分析采用Prevail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纯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1,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根据质谱一级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特征碎片,从瓜拉那叶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包括22个酚酸类,7个黄酮类,7个生物碱类,5个长链脂肪酸类和5个其他类化合物。建立HPLC-UV测定瓜拉那叶咖啡因含量的方法中,咖啡因在0.201 8~2.018 0 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52%,RSD=1.16%,瓜拉那叶中咖啡因质量分数在2.8%左右。结论 首次采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鉴定瓜拉那叶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所建立的HPLC-UV测定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为瓜拉那叶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应激对大鼠海马的损伤作用,并研究其对大鼠探究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改良多平台水环境(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设大平台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分别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浆糖皮质激素(GC)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常规HE染色法观察海马损伤情况;旷场实验确定大鼠自主探究能力。结果睡眠剥夺5 d和7 d后大鼠血浆GC含量和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剥夺3 d后血浆中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病理染色和旷场实验显示,睡眠剥夺3 d后大鼠即出现海马损伤和探究行为评分降低。结论睡眠剥夺对大鼠海马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可能是睡眠剥夺大鼠自主探究行为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