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可以无创地测量体内水的平移运动,提供关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各向异性的信息;在组织内水分子进行自由热运动时的各向异性特点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神经纤维束损伤后的定性及定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束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做出比较客观的预后评估。近些年来DT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定性与分级、降低手术风险、评估术中切除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TI在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听觉诱发电位P50为反映大脑正常抑制功能的一种直观的脑电生理学指标.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感觉门控听觉诱发电位P50成分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选用雌性健康SD大鼠24只,鼠龄4~6月,体质量200~300 g.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正常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由圆形水池和有机玻璃站台构成,水池分平台、左、右及对侧4个象限.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3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对照组切断皮质、胼胝体,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正常组未手术.②在建模后1周对所有大鼠进行包括检测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的水迷宫试验,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每只大鼠每日训练4次,共训练5 d.入池到找到站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反映定位航行能力;大鼠1 min内在池中搜索站台的游泳轨迹反映空间探索能力.③采用条件(C)-试验(T)双声刺激模式记录听觉P50诱发电位,比较各组大鼠听觉P50诱发电位的差异.计算C-P50波幅、T-P50波幅、T/C比、S2-S1波幅差的绝对值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水迷宫试验,即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检测结果比较.②各组大鼠感觉门控P50诱发电位比较.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水迷宫试验结果3组大鼠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前3 d潜伏期均下降,之后趋平稳.实验组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游泳轨迹集中在站台象限,站台象限游泳轨迹分别占总游泳轨迹的45.23%和39.7%,与其他象限间游泳轨迹比较,差异明显(P<0.01).实验组大鼠在站台、右侧、对侧、左侧象限游泳轨迹占总游泳轨迹的28.31%,29.84%,20.47%和21.38%,差异不明显(P>0.05),游泳轨迹在4个象限中基本呈随机分布.②大鼠感觉门控P50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C-P50波幅和S2-S1波幅差的绝对值分别为(21.00±2.85),(15.26±4.07)μV,正常组分别为(17.04±5.32),(10.85±4.24)μV,明显高于实验组[(9.67±3.77),(2.89±2.61)μV,P<0.01].对照组和正常组T-P50波幅与C-P50波幅比值分别为0.25±0.18和0.39±0.16,明显低于实验组(0.92±0.41,P<0.01).结论①用双侧海马伞切断方法可成功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②双侧海马伞切断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存在感觉门控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治疗的6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试验组在实施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监测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出院时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6个月后的死亡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GOS评分。 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GCS评分均高于入院初始评分,且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mRs评分及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试验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能有效缩短sTBI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治疗的60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研究组在实施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监测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NSICU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GCS评分均较入院初始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NS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更低,GOS更高,生存时间更长,死亡率更低(均P<0.05)。 结论 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能有效缩短老年STBI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10年1月~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121例胶质瘤组织和2017年6月~2018年9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的50例正常脑组织RSF-1的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4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RSF-1高表达率(66.12%,80/121)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0%;P<0.00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RS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且,随胶质瘤级别增高,RS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为Ⅲ~Ⅳ级、术后未化疗和RSF-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SF-1高表达病人总体生存期[中位数(M):13个月;四分位间距(IQR):11~26个月]较低表达者(M:26个月;IQR:20~36个月)明显缩短(P<0.05)。 RSF-1高表达病人无进展生存期(M:11个月;IQR:7~23个月)较低表达者(M:21个月;IQR:16~28个月)明显缩短(P<0.05)。结论 RSF-1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胶质瘤病人的不良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SD大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大鼠海马总RNA为模板,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的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AN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重组质粒载体pcDNA3-神经营养因子4进行鉴定。 结果:提取的总RNA电泳出现18S和28S两个条带,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为720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为720bp。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经比对与GeneBank上报道的序列一致(M86742),说明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已成功克隆至pcDNA3载体中。 结论:正确的克隆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全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SD大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大鼠海马总RNA为模板,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的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AN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重组质粒载体pcDNA3-神经营养因子4进行鉴定。结果:提取的总RNA电泳出现18S和28S两个条带,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为720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为720bp。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经比对与GeneBank上报道的序列一致(M86742),说明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已成功克隆至pcDNA3载体中。结论:正确的克隆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全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FP(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分化情况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PD模型大鼠及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然后将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定向植入帕金森病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于移植后不同时间诱发旋转行为,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症状的改善,并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移植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 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移植后2至4周时可检测到成片或散在的TH免疫阳性细胞。结论 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后,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改善旋转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20例患者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的75%(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分流效果优于传统定压式分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