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经尿道切除直径3cm的膀胱肿瘤是电切手术的难点之一。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内大体积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cm)进行经尿道切除,均未行闭孔神经阻滞。首先以针状电极在距肿瘤基底周边0.5~1cm处正常膀胱黏膜电灼作为标志,然后将针尖插入膀胱肌层,向远离膀胱壁方向牵拉、切断。完整剥离肿瘤后,自电切镜电极通道置入胃镜下息肉切除器的钢丝圈,将肿瘤套住后,保留镜鞘,连同镜体向外牵拉,完整取出肿瘤。如果肿瘤直径过大不能拉出,则继续用力牵拉、收紧钢丝圈,将瘤体切割为2~4份,再分别取出。记录手术时间、有无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膀胱侧壁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肿瘤最大直径3.0~6.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20~75min,平均(42.4±20.3)min。术中均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结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是膀胱肿瘤切除手术的全新方法,在切除膀胱内较大肿瘤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对判断体外心脏心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使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10例体外心脏标本,于左心室中部心腔层面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支配区各选一感兴趣区,行1H-MRS扫描,分别计算出各谱线中甘油三酯(TG)含量百分比。分析3支血管支配区域内的波谱检测心肌脂肪含量百分比及脂肪变性心肌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谱线均可靠有效并可进行分析。心肌1H-MRS共可见5个波峰,分别是水峰、肌醇峰、胆碱峰、肌酸峰和TG峰。3支血管支配区内波谱测定脂肪含量百分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68),镜下计数也无显著差异(P=0.101)。波谱测定脂肪含量百分比与镜下脂肪变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01)。结论体外心脏1H-MRS技术,具有高度的可行性,脂肪含量百分比与镜下脂肪变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组织学对照,评价64层螺旋CT和1.5TMRI在显示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3例尸检患者的心脏,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相对照。采用诊断试验分析CT、MRI诊断各型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CT、MRI对斑块分类的准确性。结果94个CT、MRI层面可与相应的组织学层面相对应。CT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0%和100%;Ⅲ型,0%和100%;Ⅳ~Ⅴ型,92.3%和86.8%;Ⅵ型,0%和100%;Ⅶ型,100%和100%;Ⅷ型,100%和97.8%。MRI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60%和100%;Ⅲ型,80%和100%;Ⅳ~Ⅴ型,96.2%和86.8%;Ⅵ型,100%和98.9%;Ⅶ型,93%和100%;Ⅷ型,100%和98.9%。结论CT、MRI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对斑块进行分型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4.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是指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以前包括在组织细胞增生症X中。最近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的主要病变是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增生。目前认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更合适。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PLCH)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类型,可以原发肺部,也可是全身系统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临床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 ,探讨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1992~ 1998年间的尸检病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0例 ,不稳定心绞痛 (UA) 10例 ,稳定心绞痛 (SA) 12例 ,对所有冠状动脉连续取材制片 ,常规及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斑块破裂的形态改变及血栓伴随情况 ,并调查 8个相应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8个危险因素中 ,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与斑块破裂有关 (P <0 .0 5 )。结论 高血浆甘油三酯是国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女性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女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临床病理特征: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8岁(24 ~ 79岁);症状:以腹胀、腹部不适为主;影像学检查:多数提示腹盆腔有非特异性占位性病变.治疗:48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及外科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其中肿瘤切除的完整性(CCR)分级为CCR-1者15例(31%)、CCR-2者24例(50%)、CCR-3者9例(19%);6例(12%)患者术中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20例(42%)术后行不同方案的辅助化疗.病理类型:分为3型,即腹膜弥漫性黏液性腺瘤病、腹膜黏液性腺癌病以及伴有中间型形态的腹膜黏液性腺癌病,分别为22例(46%)、9例(19%)、17例(35%);阑尾肿瘤类型:44例(92%)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其中阑尾肿瘤38例(包括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腺瘤20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8例)、阑尾炎2例、不详4例,另4例(8%)未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于首次手术后1、11、32和85个月出现腹腔肿瘤复发并发现阑尾黏液性肿瘤;实质脏器累及:卵巢累及者34例(71%,其中右侧累及者15例、双侧均累及者13例、左侧累及者6例),卵巢以外的其他实质脏器累及者10例(21%).(2)预后影响因素:48例患者中随访期内(随访1 ~ 479个月),11例死亡、31例存活、6例失访,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31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9个月,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68.0%和46.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及其他实质脏器累及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手术次数、阑尾肿瘤类型、卵巢累及、CCR分级、术中HIPEC及术后辅助化疗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与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宜行CRS联合HIPEC,并应常规探查双侧卵巢、行阑尾切除术.腹膜假黏液瘤的10年总生存率低,年龄、病理类型及卵巢以外的其他实质脏器累及与患者预后相关,且病理类型和年龄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9—2011年间经病理诊断的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复习其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 12年中诊断膀胱癌患者4 325例,其中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4例(0.09%),均为男性,年龄45~68岁,临床上均表现为肉眼血尿。行膀胱全切术。4例外观各不相同,表现为平坦浸润型、乳头状、息肉样及溃疡型。组织学上3例为单纯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其中2例伴神经侵犯及多处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经典型尿路上皮癌,仅局灶见微乳头变异型成分;诊断时4例中2例为pT4期,1例为pT3期,1例为pT2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例肿瘤细胞HER-2均呈强阳(+)。结论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的高级别癌,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易发生淋巴、血管转移,预后差。HER-2蛋白强(+)可能与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cyclin D1、p2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80例HC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采用EliVision法进行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水平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8%、40.5%、65.4%及80.0%,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分别为19.0%、11.5%、0.0%、6.3%,P<0.005)。相关分析显示,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核分级呈正相关(P=0.041),p21WAF1及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32、P=0.031)和血管浸润(P=0.036、P=0.011)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核分级(P=0.045)和血管浸润(P=0.001)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yclin D1及Ki-67高表达者预后较差。Ki-67阳性表达与p53(P=0.000)及p21WAF1(P=0.047)阳性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其他各蛋白之间表达无明显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42)、肿瘤数目(P=0.004)及血管浸润(P=0.000)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可能参与了HCC的生物学进程;cyclin D1及Ki-67阳性表达对HCC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