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5例孕妇胎儿宫内输血的护理经验。5例孕妇因胎儿腹水、胸腔积液、母儿ABO血型不合致胎儿中重度贫血需胎儿宫内输血,其护理要点包括:做好胎儿宫内输血前准备,孕妇心理护理,减轻其心理压力;胎儿宫内输血时,护士密切监测孕妇病情,并陪伴孕妇给予安慰,减轻其恐惧心理;输血后5周内严密监测孕妇及胎儿宫内情况,产后1年内定期检查和电话随访指导。1例孕妇(孕28周)于输血后1个月因胎儿全身性水肿,家属要求引产终止妊娠;4例孕妇输血后无发生感染、流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胎儿腹水、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胎儿贫血改善;4例新生儿出生后随访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术后双侧TAP分别注射0.25%、0.20%、0.15%罗哌卡因1.5mg/kg,并使用PCIA。观察和记录术后4、8、12、24和48h产妇VAS评分。并记录产妇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发生TAP相关并发症(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A组和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两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明显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产妇未发生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等TAP相关并发症。结论 0.20%以上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心脏病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均选择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注入0.25%等比重布比卡因2~2.5 ml。结果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无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低浓度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心脏病患者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估计1h内的日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组(面罩组)和喉罩组.记录诱导前(T0)、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1)、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4)、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5) MAP、HR、PET CO2、SpO2、RR和VT;记录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从麻醉开始至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时出现体动、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维持稳定的RR、VT和PETCO2,T2、T5时喉罩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面罩组(P<0.05),插入鼻咽通气道时间明显短于插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插入鼻咽通气道的成功率高于一次性插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喉罩组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短小日间手术能够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苏醒迅速,在日间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面罩和喉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6):鼻咽通气道-面罩组(M组)和喉罩组(L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和芬太尼2.0μg/kg,保留自主呼吸,意识消失后扣上面罩,吸入2 L/min氧气和3%七氟醚,BIS值50 ~ 60时,L组置入2号喉罩,M组经左鼻腔置入鼻咽通气道并扣紧面罩,连接麻醉机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BIS值40 ~ 60.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min、成功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切皮即刻、切皮后3 min、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测定MAP、HR、PETCO2和SpO2,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成功情况、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插管、拔管时M组MAP、HR降低,置入鼻咽通道时间较短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100%)明显升高,患儿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易于建立人工通气道并可维持自主呼吸,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还可明显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喉罩自主呼吸方式.  相似文献   
6.
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PMS)是慢性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所致[1]。该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乳腺癌根治手术病史及临床表现,组织活检和淋巴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该综合征的治疗至今尚无比较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癌切除手术中减少异体输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Ⅰ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Ⅱ组)。Ⅰ组患者全麻后先进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然后进行低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3~5cmH2O,肝实质切除后将CVP恢复到正常。手术结束时计算患者总失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和术中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Ⅰ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的人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手术中联合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注,节省库存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ANH+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ASA I~II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后行ANH,入室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前行控制性LCVP,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术后因腹腔出血需再次手术的患者例数,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例(INR),凝血时间(ACT)、血块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继发性出血而再次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在采血后、肝癌切除后、恢复容量后Hb、HCT、PLT、FIB、CR、PF较术前均明显下降,APTT、PT、INR、AC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恢复容量后比肝癌切除前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开始至结束,Hb、HCT、PLT、FIB、CR、PF呈进行性降低,APTT、PT、INR、ACT呈进行性升高;手术结束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 结论:ANH+LCVP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导致异常出血,可以安全应用肝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p给予硝普钠2.5mg·kg-1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制备VD大鼠模型。VD模型制备后24h,治疗组大鼠于每天上午9:00ig给予缬沙坦8mg·kg-1,川芎嗪25mg·kg-1或缬沙坦+川芎嗪(8+25mg·kg-1),每天1次,连续15d,同时设假手术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第2天取海马,逆转录PCR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连续5d进行大鼠定位航行训练,训练的第3,4和第5天,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3±19,22±10和(16±7)s,与假手术组32±15,16±8和(10±6)s比较明显延长(P<0.05);第6天,模型组大鼠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为(35.3±10.0)s,跨越虚拟平台(3.4±1.7)次,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为(30±6)%,与假手术组(6.3±2.5)s,(51±11)次和(38±8)%比较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mRNA和海马CA1区TNF-α,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4和第5天,缬沙坦、川芎嗪单用和联合应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分别为18±9和(13±7)s,18±9和(14±7)s及17±8和(11±7)s(P<0.05,P<0.01);联用组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分别为(5.6±1.9)次,(50±8)s和(37±6)%(P<0.05),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用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二者联用组海马IL-1βmRNA,TNF-α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用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P<0.01),海马组织IL-1β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缬沙坦组海马CA1区TNF-α蛋白表达减少(P<0.05);川芎嗪组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及川芎嗪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二者联用作用更加明显。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AT_1受体拮抗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1受体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tensi-converting enzyme inhjbitor,ACEI)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类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药物,在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