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及《糖尿病天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已于2009年4月23~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论坛是在前三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次召开的糖尿病免疫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免疫与代谢网络:探索糖尿病发病与干预的新途径”。会议邀请了美国ADA2008Banting奖得主RalphDeFronzo教授,国际糖尿病免痰学会秘书长、瑞典Karolinska学院CaraniSanJeevi教授,EASD2008新星奖得主、法国INSERM国际T细胞委员会主席RobertMal—lone教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标准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系统性回顾2001~2008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结果8年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共8801例,其中新诊断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为1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约占本院连续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10%。未观察到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加及月份聚集现象。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呈散发,成年人中常见,临床中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T1DM,476名健康对照进行CTLA-4基因多态性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CTLA-4+49A/G、CT60基因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1)T1DM患者中CTLA-4+49A/G 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47.3%比35.1%,OR=1.66,P<0.01),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T1DM基因型GG频率更高(56.8%,OR=2.43,P<0.01).(2)T1DM中CTLA-4CT60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67.8%比56.7%,OR=1.60,P=0.02),而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T1DM患者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OR=2.67,P<0.01).(3)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T1DM相比,甲状腺抗体阳性的T1DM CTLA-4 CT60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比62.3%,P<0.05),更易携带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7.8%比57.4%,P<0.05).结论 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何种冻存方案更利于保持1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s)对胰岛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更接近于新鲜细胞的状态。方法:本研究系国际免疫学协会-T细胞工作组(IDS-TCW)牵头的国际标准化研究Freezing Study I。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选取5例新发的T1D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例正常对照。所有对象新鲜分离的PBMCs分为3份,一份进行亚型细胞的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另两等份分别采用低温和室温冻存方案冻存;1个月后分别按低温和室温方案复苏,以台盼蓝染色判定细胞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分析术和ELISPOT 检测。ELISPOT中4种抗原[包括人GAD65、内对照、Pediacel(巴斯德五合一疫苗)和PMA]均由IDS-TCW中心化实验室盲法标记,盲法测定。以新鲜PBMCs为参照,比较两种冻存方案下PBMCs的复苏率和活力、各亚型细胞比例和ELISPOT检测结果。结果:1) 室温冻存下的PBMCs复苏率和细胞活力均略高于低温冻存方案,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2% vs 60.1%,77.5%vs 74.9%;P>0.05);2) 相比新鲜细胞,两种冻存方案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单核细胞的损失[(3.2±1.1)% (低温)和(3.0±0.9)%(室温) vs (7.0±1.1)% (新鲜);P<0.05];而CD4+T,CD8+T,B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P>0.05);3)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对多克隆刺激物PMA诱发的T细胞分泌IFN-γ的反应,在新鲜和冻存复苏细胞间无明显差异;记忆性抗原Pediacel和胰岛抗原GAD65刺激下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冻存复苏细胞均明显差于新鲜细胞,T1D患者新鲜细胞的GAD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SI为5.1,均高于低温(1.3)和室温(1.4)冻存复苏的刺激指数(SI)(均P<0.05);而且仅新鲜细胞的GAD-反应性T细胞的SI和斑点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5.1 vs 0.9和8.1 vs 0.1,P<0.05),而两种方案下的冻存细胞的SI在患者和对照未发现差异。结论: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在T1D患者中鉴定出一种更接近于新鲜PBMCs反应的冻存方案和T细胞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何种细胞因子(IL-2或IL-7)及其最佳浓度能够最有效地改善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特异性T细胞反 应的效率。方法:选取20例1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的16例正常对照者(B组);Ficoll法分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以人GAD65、内对照、巴斯德五合一疫苗为抗原,加入不 同浓度的IL-2[0 U/mL(1组)、0.5 U/mL(2组)、2.5 U/mL(3组)和12.5 U/mL(4组)],ELISPOT检测上述各浓度组分泌干 扰素- γ (interferon-gamma,IFN-γ)的CD4+T细胞,比较各浓度组的GAD65孔(信号)、内对照孔(背景)的斑点数、斑点 净值以及刺激指数(即信噪比,stimulating index,SI);另选取21例1型糖尿病患者(C组)及12例正常对照者(D组),检 测针对GAD65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比较联合IL-2(2.5 U/mL,上述实验已证明其为最优浓度,5组)与联合IL-7 (0.5 ng/mL,6组)所产的斑点数和SI。结果:1)A组在加入IL-2刺激后,各浓度组中GAD65反应性T细胞数均较A1组增 高,而各浓度下的内对照孔的斑点数亦呈比例升高。各浓度组斑点净值比较显示:A4组与A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SI的比较则提示A3组最高;且仅A3组的SI(2.8)高于B3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6组及D6 组的GAD65孔斑点数均分别略高于C5组及D5组,且C6组及D6组的斑点数增幅也分别高于C5组及D5组,但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C5组的斑点净值(5.5)和SI(2.8)均显著高于C6组的斑点净值(4.3)和SI(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2.5 U/mL为ELISPOT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GAD65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IL-2最佳浓度;IL-2较IL-7更有 利于改善ELISPOT检测的SI。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典型的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典型的2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无关.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有明显重叠,这对传统的糖尿病分类方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重糖尿病(D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胰岛抗体检测的33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DD所占比例。根据起病情况,将43例DD患者分层,比较急性起病与缓慢起病者起病时临床特征,并将其与30例1A型糖尿病和30例2型糖尿病比较。动态观察23例DE)起病后第6、12、24、36、48、60月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1)DD占该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2.41‰。(2)与1A型糖尿病比较,急性起病或缓慢起病DD患者BMI及腰臀比均较大,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较高,而缓慢起病DD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滴度较低,HbA1c较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与2型糖尿病比较,急性起病DE)患者HbA。C较高,餐后2小时C肽较低,缓慢起病DD患者BMI较大。(3)D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呈多样性。结论DD患者起病时肥胖、伴胰岛自身免疫,残存一定胰岛β细胞功能,较1A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更好,临床特征更接近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R对T1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治疗的T1DM患者179例。采用估计葡萄糖处理率(eGDR)评估IR,按eGDR中位数进行分组,以eGDR<10.0 mg/(kg·min)定义为高IR状态。由超声科医生测量CIMT,CIMT≥0.9 mm或有斑块定义为CIMT异常。结果 179例T1DM患者平均eGDR为10.0(8.9,10.7)mg/(kg·min),CIMT异常率为14.5%。CIMT异常比例与年龄和IR相关,在年龄>30岁(33.3%vs 1.0%)和高IR状态患者(20.7%vs 8.0%),CIMT异常比例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是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T1DM患者IR程度与CIMT异常密切相关;在年龄>30岁的患者中,IR是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