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恰逢主动脉急症高发的冬春时节,而主动脉急症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之下,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诊疗需制订全新的流程。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和正确救治意识,既让主动脉急症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又能避免救治期间可能发生的院内疫情传播,是急诊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相关学科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呼吁各医疗单位在严格遵守政府和医院感控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医疗实践,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确诊COVID-19患者首选保守"的前提下,提倡"择期手术适当推迟,限期手术术前隔离排查,急诊手术严格防护"的诊治原则,同时针对COVID-19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急诊科接诊、病房收治、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D导航及术中平板CT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2016年11月~2018年12月,38例主动脉疾病病人在3D导航技术及术中平板CT辅助下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16例病人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行分支血管重建。同期收治40例病人完成常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记录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中,与常规DSA二维图像参考比较,术中应用3D导航和术中CT在减少造影剂量(TEVAR 60.31 ml vs 73.34 ml,P=0.032;EVAR 83.43 ml vs 94.83 ml,P=0.013),术中放射剂量(TEVAR 293.04 mGy vs 385.71 mGy,P=0.002;EVAR 431.84 mGy vs 584.51 mGy,P=0.043),造影次数(TEVAR 2.36 vs 3.56 P=0.016;EVAR 3.43 vs 4.01,P=0.029),手术时长(TEVAR 64.09 min vs 71.42 min P=0.001;EVAR 142.14 min vs 153.39 min P=0.057)的同时,降低了术后主动脉相关再干预风险(2.63%vs 10%P=0.042),满足了临床介入诊疗过程中对解剖位置的精确要求及术中治疗效果的即时评估。结论 3D导航技术及术中平板CT在复杂主动脉腔内治疗当中具有优势,提高了术中定位的精准度,可减少术中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及术中造影次数,降低主动脉相关再干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腔内影像学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确定最有可能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在临床上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积极的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2a 型非结构蛋白4B(NS4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U2OS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质粒PJFH1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4 目的基因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法与PCMV-tag2b 载体相连,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筛选正确的克隆。以脂质体为介导转染U2OS 细胞,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NS4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构建pCMV-tag2b-NS4B 重组质粒,经测序其与NCBI 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U2OS 细胞中表达,DAPI 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为(17.25±2.5)%,对照组凋亡率为(6.53±2.36)%。结论成功构建NS4B 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U2OS 细胞中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平滑肌收缩功能及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F-actin、G-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灸组4组,每组10只。以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选取内关、足三里、关元进行针刺干预,每次干预持续15 min,连续28 d;针+灸组在针刺干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艾灸干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远端结肠组织蛋白Cortactin表达水平以及G/F-actin比值。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推进率、结肠收缩最大张力、远端结肠组织蛋白Cortactin表达水平及G/F-actin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针+灸组均表现出肠推进率、离体结肠收缩最大张力明显降低(P<0.05),Cortactin表达量及G/F-actin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相比,针+灸组的肠推进率、离体结肠收缩最大张力明显降低(P<0.05),Cortactin表达量及G/F-actin的比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灶内导管预置法”辅助感染性和可疑感染性病因的复杂性主动脉疾病急诊腔内修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技术要点。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有6例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急诊腔内修复的同时,采用“病灶内导管预置法”预防术后移植物感染。患者年龄23~72(53.0±18.0)岁,男性4例、女性2例。其中主动脉疾病合并未完全控制的结核病2例,术前菌血症表现1例,术前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3例。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用药情况及术后30 d死亡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12个月CT血管造影(CTA)随访。结果:本组患者的技术即时全部成功,30 d内无死亡发生。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3.3)个月。2例结核性主动脉瘤患者术后规范口服抗痨药物治疗,分别随访10个月、12个月后未见气泡或其他移植物感染迹象,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前菌血症、高热寒战、大咯血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3个月,随访结果良好、未见移植物感染迹象。3例高度可疑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分别随访6个月、7个月、12个月病灶内血栓化满意。结论:“病灶内导管预置法”辅助急诊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感染性或可疑感染性病因的复杂性主动脉疾病,操作安全、快捷,抢救成功率高,有效性被初步证实,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焦虑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空白组,剩余50只大鼠制备IBS-D焦虑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取穴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干预,常规取穴组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针刺干预,标本配穴组予“内关”“足三里”“关元”针刺干预,两组均每次针刺20 min,每天1次,共干预14天。各组大鼠进行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实验,并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其焦虑状态,绝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芽孢杆菌7种目的菌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升高,糖水偏好率降低,大鼠在扩张压力为40、60、80 mmHg时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均升高,内脏疼痛阈值降低,旷场试验大鼠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路程均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和标本配穴组上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