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超细胃镜直视下幽门环状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的32例CHPS患儿。在内镜直视下应用注射针将分别对前壁、后壁、小弯侧及大弯侧行黏膜下注射,应用针式切开刀沿幽门管纵轴向胃窦方向进行环状肌切开术。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儿术后梗阻症状均逐渐缓解,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1.6)d,术后呕吐停止时间为1~12 d,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7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2 a,均无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细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共有45枚息肉,其中26枚位于直肠,16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枚,横结肠1枚;31例有血便,15例贫血,肛门物脱出5例。息肉切除后未观察到穿孔、出血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学龄前阶段,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常见症状是血便及贫血。无痛肠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分析患者手术时间、病变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 ~6.0 cm,平均3.1 cm,最宽占食管周径3/4.分别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火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6 ~ 24个月,22例患者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占食管周径3/4)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示病变复发,再次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遂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未见狭窄及新生物.结论 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范围不宜过大,对于病变范围超过食管周径3/4,多源病变不能一次性行MBM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食管狭窄及病变复发,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内切割碎石器联合可口可乐在治疗胃巨大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内切割碎石器及可口可乐对36例胃巨大结石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36例胃巨大结石病例中35例经内镜下治愈,1例手术切开取石治愈。结论:采用可口可乐联合胃石切割碎石器治疗胃巨大结石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89例受检者进行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对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轻微改变的患者,内镜下先给予卢戈氏液染色,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食管癌多发于50岁以上,60~69岁为发病高峰期,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不适,胸骨后灼热不适,进食哽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38.1%)。发现原位癌12例。碘染色前后发现早期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方法,内镜检查中卢戈氏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系统回顾我院近5年来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34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60岁以上的大肠癌占60.45%。4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1.94%;直肠、乙状结肠癌占大肠癌70.15%;大便带血为最常见症状;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平均年龄偏低。结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的中老年.但低龄化所占的比例在增加,且低龄化患者的病理类型多为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大便带血。  相似文献   
7.
食管异物屡见不鲜,大部分异物可以顺利通过食管、胃肠道,经肛门排出,对人体不造成损害[1],但仍有部分不能顺利通过,而嵌顿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特别是食管。近年来,食管异物已逐渐成为河南宏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见的急症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前来我院就诊的食管异物患者90例,观察患者年龄、异物部位、异物种类及异物停留时间,分析本地区食管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下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消化道类癌的患者38例,系统分析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研究中38例患者,经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或行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38例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无复发。结论:类癌好发于消化道各个部位,本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胃肠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8-11~2020-11接收的100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行内镜治疗,出院后均获得1周随访,出院后1周时,采用本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水平;同时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评估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情况;分析不同特征的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评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结果:较认知正常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歪曲的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评分较低(P<0.05);其他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歪曲与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较差有关(P<0.05)。结论: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遵医行为与功能失调性认知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诊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治疗,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认真沟通,告知目前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常见内镜处理方法及MBM的优缺点,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套扎器、标记刀:针刀或dual刀、高频圈套器、两条单钳道胃镜或一条双钳道胃镜,调试内镜系统及高频电设备。手术过程依次为NBI内镜及碘染色确定病变范围,标记刀标记边界,套扎,高频电切除,后反复套扎、高频电切除,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术中及时止血。术后常规心电监护,防止迟发性出血,同时给予抑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3、6、12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远期并发症。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操作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6.0 cm,平均3.1 cm,最宽3/4环周。单次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活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期间22例患者均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环3/4周径)术后1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月复查,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MBM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的精心操作,术后的恰当处理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成功的关键,同时表明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