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从细胞周期的角度探讨RNA干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方法:以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为研究对象,构建EGFR-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细胞,G418筛选稳定细胞株以获得稳定的转染细胞模型,分为4组:转染shRNA-NC,转染shRNA-1组,转染shRNA-2组,转染shRNA-3组;应用半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模型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正确构建了shRNA质粒表达载体,成功转染;转染shRNA-1、2、3组较转染shRNA-NC组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以转染shRNA-1和2组的抑制效应好(40.2%±3.2%,52.8%±11.3%);转染shRNA-1、2两组较对照组增殖能力下降,G0/G1期细胞增多(63.69±2.75%,60.10±2.00%vs51.08±3.42%)、S期细胞减少(28.20%±...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乏氧应答启动子调控的人钠/碘共同转运体(hNIS)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为实体瘤微环境乏氧的实时监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合成乏氧反应元件(HRE)的核苷酸片段,克隆入pGL3-promoter,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载体。然后将扩增的hNIS基因插入pGL3-promoter-5×HRE载体中,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验证。以DMSO处理组作为对照,CoCl_2处理HEK293细胞模拟乏氧;将经验证的pShuttle-NIS质粒转染HEK293乏氧细胞,同时将构建的pcDNA3.1-HIF-1α质粒和pShuttle-NIS质粒按照3:1比例转染HEK293细胞,转染空质粒pcDNA3.1和pShuttle-NIS质粒组作为对照。通过qRT-PCR法检测hNIS基因表达的变化。并用高锝酸盐(~(99m)TcO_4~-)处理双质粒共转染的HEK293细胞,洗脱游离~(99m)TcO_4~-后通过γ计数器采集细胞放射性计数,检测所表达NIS蛋白的功能。结果克隆的基因产物与预期一致,序列无碱基的突变。共转染HIF-1α质粒组及转染pShuttle-NIS的CoCl_2处理组,其hNI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及DMSO处理组(均P〈0.01)。共转染HIF-1α质粒组细胞的~(99)TcO_4~-摄取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P〈0.01)。结论 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转染后能介导细胞摄取~(99m)TcO_4~-,为微环境细胞乏氧的核素显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固定腹盆部放疗患者时,比较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对患者体位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采用多功能体板结合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的患者50例,按照体位标记勾画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B组为热塑膜制作完成后,取下热塑膜,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的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以腰3~5为主要配准对象进行手工配准,使用治疗前CBCT图像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在x、y、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误差的正负方向分布。结果 A、B组患者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76.9%、86.1%,两组均满足临床要求,且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A组(均P<0.05);两组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x与z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摆位误差在y轴正负方向分布频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表标记勾画方式都符合临床上对腹盆部患者常规分割放疗的摆位要求,使用等中心激光线在患者体表投影进行三组体表标记勾画产生的摆位误差更小,优于使用热塑膜上边缘进行体表标记勾画的方式,能提高腹盆部患者的体位固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多伴有局部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常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由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会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积极有效的骨转移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放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本文就放疗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着重阐述放疗实施手段及综合治疗模式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一种前臂肿瘤放射治疗时体位固定的新方法。方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偏健侧,头下垫软枕,健侧手臂置于体侧,患侧手臂前伸抓握体板原头枕处已放置好的饮料罐,使尺侧手掌平贴于体板,患臂略屈,保证患者俯卧的舒适度及患侧手掌抓握时的自然放松;移动固定床及定位激光灯至提前确定好的扫描中心,在患侧手臂勾画3组体表标记线,制作并扣压热塑膜于患侧手臂,贴上铅点后行CT扫描。计划设计、审核、验证通过后上机,患者治疗前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治疗前体位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治疗。人为规定当三维方向的平移误差均<5mm且六维方向的旋转误差均<3°时为摆位通过。结果 两例患者共18次CBCT验证的摆位通过率为83.3%。平移方向上的总摆位误差在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是(2.33±0.14)、(2.39±0.12)、(1.49±0.12)mm,旋转方向上的总摆位误差在患者俯仰、偏摆、翻滚方向分别是0.76°±0.42°、1.05°±0.72°、2.43°±0.88°。结论 该前臂肿瘤放射治疗时体位固定的新方法符合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对治疗摆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冯冠男  陆维仙  胡群超  顾科 《安徽医药》2019,23(6):1199-120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复发模式及临床预后。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9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5.3~108个月),期间有6例病人出现腹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3例肺和淋巴结多灶远处转移。总体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8.4%和81.6%,其中ⅠA1~ⅠB2期病人的DFS明显优于ⅡA期,其5年DFS分别为87%、56%(P=0.001)。术后病理证实伴有脉管侵犯的病人,其5年DFS仅47.9%(P=0.001)。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神经侵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对肿瘤复发转移及疾病生存预后未见明显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期病人疾病进展风险较Ⅰ期病人提高(P=0.021)。结论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脉管侵犯状态是影响早期可手术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其对疾病生存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长期的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宫颈癌患者术后阴道残端三维适形近距离补量放疗中膀胱容量的变化对于阴道残端周围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就诊的妇科肿瘤患者15例,对阴道残端行近距离放疗。实施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时将膀胱排空,之后分别注入生理盐水50、100、150 m L,比较不同膀胱容量下小肠、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的正常器官距放射源最近的2 cm~3体积的剂量(D_(2 cm~3))。结果小肠D_(2 cm~3)在膀胱排空时较膀胱50、100、150 m L充盈状态时都高(P0.01),膀胱容量的变化对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_(2 cm~3)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膀胱容量的变化改变了小肠的D_(2 cm~3),但并不改变直肠、乙状结肠、膀胱的D_(2 cm~3)。阴道残端补量治疗时,膀胱充盈度为50 m L最为合适,可以降低小肠的受量。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2大恶性肿瘤,居女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2位,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病例和25万死亡病例[1-2]。随着筛查的普遍开展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宫颈癌的诊断率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仍仅1/3的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治疗,其余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局部晚期(Ⅱb~Ⅳa期)[3]。宫颈癌治疗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的CT灌注成像特点及各参数值,为进一步的放射性肺炎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对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局部肺组织感兴趣区内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得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数值,但表面通透性 (PS)在75%以上患者中无法测得.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灌注与是否瘤周肺组织无关,不同性别及左右肺对肺组织灌注无影响.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肺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术后放疗的sBPBC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临床特征,观察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以及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14例sBPBC首发癌(第一癌)与次发癌(第二癌)中Luminal A型及TNBC较少,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好(Kappa值=0.457)。sBPBC患者确诊时均无远处转移,第一癌中Ⅰ-Ⅱ期6例,占42.86%;第二癌Ⅰ-Ⅱ期10例,占7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后放疗,未出现Ⅳ级反应,肺部及心脏仅有少量Ⅰ级毒性反应。Ⅲ级放射性反应仅出现于受照射皮肤,比例不到15%(4/28,14.29%)。双侧的皮肤、肺急性与晚期放射性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不论第一癌发生在左侧与否、左侧胸壁先照射与否,心脏毒性反应无差异,均轻微,无临床症状。共有4例(28.57%)s BPBC患者局部复发,5年LCR为81.5%;6例死亡,5年OS为71.4%,5年PFS为57.1%,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对于确诊的s BPBC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及生存。sBPBC患者的术后放疗毒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今后,对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侧乳腺癌,进一步提高BPBC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