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名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组21例、中小切开组20例、球囊扩张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K),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胆囊显影时间(GBVT),胆囊的半排时间(GBT1/2),30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30min),30min胆囊排空率(GBER 30min),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和胆肠分配比(Fgb,Fsi)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括约肌大切开组分别与其余两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TEX明显缩短(P〈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P〈0.05);GBVT时间延迟(P〈0.001);GBT1/2缩短(P〈0.001),GBEF30min较大(P〈0.001),GBER 30min较快(P〈0.001),胆肠分配比胆囊的比例Fgb明显减少(P〈0.001),肠道比例Fsi增加(P〈0.001)。EST中小切开组、EBPD组和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大切开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EST中小切开及EPBD患者胆囊贮存及排泄功能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有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大于1年的患者作为EST组,按1∶2配比,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但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EST大切开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T大切开组(P=0.027)、男性(P=0.017)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EST大切开组与对照组比较,腺瘤的发生部位(P=0.233)和腺瘤病理分型(P=0.9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术、男性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此类患者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同时,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EST适应证并选择适当的术式,尽量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动力学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改变。方法 选取29名曾经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为观察组,分为合并胆管扩张组(14例)和不合并胆管扩张组(15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7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99m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评估胆道动力学情况;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CCK及VIP水平。结果 3组患者肝脏高峰摄取时间及肝脏半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管扩张组的肝总管显影时间、胆总管高峰时间、胆总管半排时间、十二指肠显影时间、肝门十二指肠通过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不合并胆管扩张组十二指肠显影时间、肝门十二指肠通过时间较扩张组及对照组缩短(P<0.05)。3组空腹血浆CCK、VI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管扩张组患者餐后血浆CCK、V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合并胆管扩张组(P<0.05)。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不合并胆管扩张患者,在消化间期胆汁在胆管及肠道的流量及流速增加;合并胆管代偿性扩张患者,胆汁滞留胆总管内,排出肠道受阻,且存在胃肠激素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 T )处理后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而行ES T (本组行大切开至乳头根部)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X )、胆囊显影时间(GBVT )、胆肠分配率(Fgb)、肠道比例(Fsi)、胆囊的半排时间(GBT1/2)、30 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胆囊排泄率(GBER)、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EX明显缩短( P <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 P <0.05),GBVT 时间延迟( P <0.001), GBT1/2缩短( P<0.001),GBEF 30 min较大( P <0.001),10 min ,20 min及30 minGBER较快( P <0.001),Fgb明显减少( P <0.001),Fsi(%)增加( P <0.001)。【结论】EST 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等。 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一次完成内镜下反向切开术,术后胃镜均能自由通过,操作时间(38.82±24.27)min。1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4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2、18、26个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复查胃镜示狭窄复发,余13例患者未出现再次狭窄。 结论 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