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最有效策略。临床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大血管再通后,仍存在心痛症状。在PCI围术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内皮功能损害、血栓阻塞等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PCI的再灌注时期,活性氧(ROS)的爆发可引发线粒体能量传递链异常和细胞离子稳态失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血管狭窄。传统中医将PCI术后再狭窄纳入"胸痹"等范畴,气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脏的生血、行血的功能受阻,造成气虚血瘀,从而造成机体虚损。目前,普罗布考和替格瑞洛等临床一线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忽略了"本虚邪实"的机体现状,无法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氧化应激在PCI损伤的现代医学分子研究出发,结合中医认识,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冠状动脉介入损伤的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及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红  宁华  巩红  焦园园  张艳华 《中国药房》2011,(46):4343-4346
目的:评价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2010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涉及的抗肿瘤药中,注射剂有68种,口服制剂有38种。口服制剂中,有27种出现用药频次错误。从处方单次用药剂量看,有40种药超出说明书用药剂量范围。结论:抗肿瘤激素药、铂类、紫杉烷类药应用最为广泛,分子靶向治疗药也应用较多。药品说明书应及时给予补充、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0~2011年收集并上报到北京市ADR监测中心的443份有效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3份ADR报告中,患者年龄15~89岁,其中0~20岁13例、21~30岁15例、31~40岁28例、41~50岁75例、51~60岁133例、61~70岁96例、71~80岁73例、>80岁10例;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53例、口服47例、其他43例;共涉及药物17类131种,其中抗肿瘤药39种171例、中药制剂13种48例、抗微生物药物15种40例、其他各类均低于10种30例;ADR临床表现共计682例次,累及的器官或系统21个,其中全身性损害234例次(34.31%)、胃肠系统损害93例次(13.64%)、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88例次(12.90%)、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例次所占比例均小于10.00%。结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1~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出现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出现ADR最多的药物是抗肿瘤药,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4.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从基因水平预测药物疗效及毒性的新兴学科,旨在阐释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指导个体化用药,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的发生。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内与抗肿瘤药物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标以及药物转运体等。生物标志物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因人而异的关键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则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总结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抗肿瘤药物在药效、毒性和耐药方面的个体化差异,探讨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并分析新型基因CCP22,研究其结构及初探生物学特性。方法常规分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RT—PCR。结果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乳腺文库中分离到一种含有22个补体调控蛋白(complement control protein,CCP)序列元件的新基因,命名为CCP2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9q31.2-32,共15个外显子,基因编码序列全长4494bp,编码1497个氨基酸。将CCP2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于真核载体中,该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后获得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证实CCP22属于分泌蛋白。将CCP22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融合后证实CCP22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外。Northern blot证实,内源性CCP22 mRNA转录本全长约6kb。RT-PCR检测表明,CCP22在正常乳腺细胞株中高表达,而在多种乳腺肿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结论CCP22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住院肿瘤患者的一线抗感染用药的特点。方法 以中性粒细胞低于或预计在接下来的48 h内低于0.5×109个/L,且同时满足体温高于38.0 ℃超过1 h或单次体温超过38.3 ℃为条件,检索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计143例,进行风险分层,依据NCCN及IDSA有关指南,评价一线抗感染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的合理性;对120例高风险患者,讨论合理性与转归关系。 结果 低风险23例,用药以碳青霉烯、喹诺酮或二/三代头孢为主;高风险120例,以碳青霉烯为主。用药时机在出现粒缺伴发热后2 h以内的占45%。120例高风险患者中,用药选择及用药时机都合理者为41例,合理组与不合理组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异(87.8%与86.0%),但合理组死亡率显著降低(2.4%与7.6%,P<0.05)。 结论 粒缺伴发热患者处理基本合理,但风险分层意识不够,处理准确性及及时性有待提高。在正确时间选用正确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对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托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探讨续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分别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续断醇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0.2%~20%B;10~20 min,20%~40%B;20~25 min,40%~50%B;25~33 min,50%~98%B;33~35 min,98%~0.2%B),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范围m/z 50~2 000;基于TCMIP,分别获取续断、肝肾阴虚证和RA的候选靶标群,进行“病-证-方”关联分析,富集得到主要药效成分及关键作用靶标,进一步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了续断醇提液中81个化学成分;利用TCMIP收集到这些化学成分对应的283个候选靶标,RA对应的7个疾病基因,以及肝肾阴虚证相关的215个基因。经“病-证-方”关联分析及网络拓扑特征值计算等方式最终确定了17个关键活性成分,主要为续断皂苷类、脂肪酸类成分;其主要涉及7个核心靶标,即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亚单位1(NF-κB1),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NR3C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核受体亚家族1H组成员4(NR1H4)和核受体辅激活因子1(NCOA1),均与炎症相关,其中还有2个与胆汁酸途径相关;涉及的RA相关通路主要为PPARα激活基因表达等炎症通路,以及胆汁酸合成和代谢相关通路。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联合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初步阐明了续断多成分对多条炎症通路和胆汁酸相关通路的调控作用,为续断治疗RA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方法:对1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患者信息、病史、化疗过程、感染治疗、抗癫痫治疗、相互作用事件分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涉及很多机制,可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使癫痫发作,应该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如必须同用,应严密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并调整其剂量。结论:临床应用中应避免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焦园园 《首都医药》2009,(12):17-17
临床医疗中,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在肿瘤内科临床实践中,如何结合患者情况及科室医护人员用药情况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需要不断用心摸索。本文就临床见习半年来的工作体会做一小结,以便改进提高,兼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