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239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 800.5U),放化一、二病区(3 773.0U),重症监护病房(3 648.5U),普外科病区(3 414.5U),血液内科病区(3 188.0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 939.5U),骨外科一、二病区(1 887.0U),消化内科病区(1 372.0U),综合内科病区(1 127.0U),妇产科病区(979.0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 229.5U)、消化性溃疡(2 092.5U)、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 756.5U)、骨折(1 624.0U)、重型肝炎(1 235.5 U)、白血病(1 082.0 U)、脑外伤(1 059.0 U)、胃癌(1 291.5 U)、再生障碍性贫血(1 038.0U)、肺癌(997.0U),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 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良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iCIK)过继性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OSC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iCIK组(手术治疗+iCIK治疗)及对照组(手术治疗),不良预后者术后行放疗或放化疗。统计两组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析iCIK组培养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iCIK细胞的T细胞亚群比例及Th1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iCIK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16.67%vs 40.00%,χ2=4.022, P=0.045),且无病生存期高于对照组(50.96±3.69 vs 38.15±4.90,χ2=4.163,P=0.041)。但两组的死亡率及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CIK培养后T细胞及CTL细胞比例、IL-2及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CIK辅助治疗可延长OSCC患者无病生存期,减少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但未改变最终的预后,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iCIK高表达CD3+CD8+,分泌高浓度的Th1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及抗肿瘤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免疫缺陷的艾滋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根据术前1 d(D0)的CD_4~+T细胞计数将HIV阳性患者分为3组(CD_4~+T细胞计数500个/μL归为HIV阳性Ⅰ组;CD_4~+T细胞计数为200~500个/μL归为HIV阳性Ⅱ组;CD_4~+T细胞计数200个/μL归为HIV阳性Ⅲ组),另将HIV阴性者归为HIV阴性组。检测并比较4组不同时间点外周静脉血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D_4~+T细胞计数及CD_8~+T细胞计数,同时比较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各时点癌胚抗原(CEA)值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HIV阳性26例(HIV阳性组,再分为HIV阳性Ⅰ组8例,HIV阳性Ⅱ组10例,HIV阳性Ⅲ组8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别、不同时点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_8~+T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CD_4~+T细胞计数随时间均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趋势(P0.05),且不同组别的CD_4~+T细胞计数下降和回升的速度及幅度不同(P0.05)。术后HIV阳性组及HIV阴性组患者的CEA大致呈现下降趋势,时点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别和组别及时点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及术后机会性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阴性组及HIV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免疫缺陷的艾滋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在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均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先抑制后恢复"的现象;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存率相似。在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前提下,对艾滋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施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华东某省实现"十二五"期间"期望寿命增加1岁"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策略。方法 :收集华东某省2011—2015年人口预测资料、1950—2010年分年龄组的人口、发病和死亡数据资料,利用简略寿命表法、时间序列分析等思路和方法,分析2010—2015年间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明确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改变防控工作力度,预测实现规划目标的可行途径。结果 :自然趋势下,华东某省2010—2015年期望寿命将增加0.86岁,距规划目标还有0.14岁的差距;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整体加强0.3%、心脏病防控加强8%、脑血管病防控加强6%、肿瘤防控加强6%、意外伤害防控加强4%等途径可弥补0.14岁的差距,实现规划目标。结论 :加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防控是未来期望寿命再提升的主要源泉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江苏省2002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的流行因素。方法对江苏省2002年病毒性脑炎暴发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暴发期间病毒性脑炎患儿119例为病例组,以同年级、年龄相近的、近两月无发热且身体健康的338名同学为对照组,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病毒性脑炎暴发的五个流行因素:即发病前两周接触过患者、邻居或亲戚中有病毒性脑炎患者、饭前便后不洗手、室内苍蝇密度多、家中厕所条件差。结论江苏2002年病毒性脑炎暴发流行是通过接触、粪口、虫媒等方式传播。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减少和病人的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研究队列89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孕妇,经雅培Architect i2000分析仪检测其血清HBsAg和HBeAg,并用雅培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系统m2000定量检测HBV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5.65%;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71,P<0.01);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53,P<0.01)。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中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均呈正相关,HBsAg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能力状况并检验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能力数据,从职工培训教育、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应用研究情况3个方面评价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能力状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技能培训率、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分别为84.6%、85.8%,低于绩效考核标准;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为2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和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分别为97.7%和106.2%,均大于绩效考核标准;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的完成情况分别为67.7%和65.9%,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为0.32篇/人,均低于绩效考核的标准。结论:全国省级疾控中心的岗位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应用研究能力需要重点加强与提高;同时也验证了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考核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投入状况的分析,来检验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普查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防治专项经费相关投入指标等。结果:2009年人均财政投入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分别为5.42万元和2.7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79.5%和78.4%,每服务人口防治专项经费为2.23元,比2005年增加283.7%。机构总收入中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54.5%增加到67.2%,服务收入占比则从41.0%降到27.4%,但财政投入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支出的比例平均只有59.3%。结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投入状况总体改善,但仍需健全;未来需要调整财政投入结构,着力增加人员和公用经费的投入。分析过程和结果表明,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通过保障财政投入,可有效改善机构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