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方式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UC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手术方式及转归,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71.9%(23/32)手术病例为重型UC;初发型占21.9%(7/32),慢性复发型78.1%(25/32);广泛结肠病变占93.8%(30/32),其中全结肠受累占81.3%(26/32)。手术原因: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或维持缓解26例(81.3%);UC相关结直肠癌(UC-CRC)/上皮内瘤变(IEN)5例(15.6%);并发肠穿孔1例(3.1%)。手术方式: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9例(59.4%),回肠永久造瘘术或长期保留造瘘口7例(21.9%),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1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6%(16/23),分别为肠梗阻9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感染2例、直肠阴道瘘1例、切口疝1例、储袋炎2例、残余直肠UC复发2例。25例(78.1%)患者接受随访2个月~22年,21例UC治愈,2例因残余直肠UC复发继续药物治疗,2例因UC-CRC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手术是药物难治性及出现并发症UC的治疗选择,多数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时机、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随访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44岁,2018年10月上旬进食红薯后出现间断下腹部疼痛,始为针刺样,后逐渐加重。2018年10月28日始排暗红色血便,每日1~2次,每次量200 ml左右,不伴腹痛、腹胀等不适,便血持续3 d后自行缓解。2018年11月5日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后腹痛缓解。既往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余年,未治疗。无药物过敏史,9年前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家族史:母亲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行永久起搏器治疗。体格检查: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及紧张,未及包块,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血常规检查示白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与腺瘤腺管及微血管特征的差异,评价NB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内镜下诊断结直肠息肉、病理检查证实为增生性息肉或腺瘤者纳入研究并进行NBI内镜检查.将腺管形态参照改良的工藤分型法分为A型和B型.将微血管形态分为3型,无微血管判为Ⅰ型,微血管沿腺管开口排列、粗细均匀判为Ⅱ型,微血管粗细不均、排列紊乱判为Ⅲ型.比较增生性息肉和腺瘤NBI图像中腺管形态和微血管形态特征的差异,同时对无放大NBI图像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87例患者的107个息肉(腺瘤73个、增生性息肉34个)进行普通NBI内镜检查.腺瘤组息肉最大径和表面分叶者比例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组(P值分别=0.0023和0.0047).腺瘤组中B型腺管形态[86.3%(63/73)]及Ⅱ或Ⅲ型微血管形态[82.2%(60/73)]者较多.以B型腺管形态、Ⅱ型或Ⅲ型微血管中任一特征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82.4%、92.5%.以B型腺管形态联合Ⅱ型或Ⅲ型微血管诊断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2%、91.2%、77.6%.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平均Kappa值为0.761.结论 普通NBI内镜下结直肠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的微血管特征和腺管特征存在差异,依据以上两方面可在NBI内镜下实时初步鉴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分析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方法:检测39例不同分期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肝功能Child A,B,C级分别为15例,12例,12例)和2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的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α1-MG(Uα1-MG)、尿β2-MG(Uβ2-MG)、尿NAG酶(NAG-U)、尿转铁蛋白(TRF-U)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活性.结果:Child C组的Ccr低于对照组和Child A,B组(51.54±25.79 vs 105.41±13.75,95.61±23.09,89.16±18.19,P<0.05),而后3组间没有差别.Child B、C组UmALB高于对照组和Child A组(42.53±19.12,108.07±41.64 vs 14.10±3.26,13.11±2.72,P<0.05);ChildA,B组的Uα1-MG、Uβ2-MG、NAG-U、RBP与对照组无差别,而Child C组对应指标高于对照组和Child A,B组(26.95±35.34 vs 6.81±1.88,6.87±2.10.5.66±0.81;747.78±596.72 vs 108.85±65.86,115.00±73.83,147.25±91.55;32.30±16.91 vs 15.68±3.14,17.13±5.35,18.90±10.23;281.98±133.19 vs 119.63±25.94,124.39±34.90,168.25±11.76;P<0.05).肝硬化Child A.B.C组的TRF-U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6.54±2.28,7.59±3.21,8.04±5.64 vs 0.47±0.21,P<0.05),肝硬化3组间无差别.结论:UmALB、Uα1-MG、Uβ2-MG和NAG活性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损害,TRF-U和RBP不适合作为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放大窄带成像内镜(M-NBI)下胃窦炎的微形态特征,评价M-NBI用于胃窦炎靶向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以完成M-NBI检查的连续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NBI内镜下病变黏膜表面形态分型,以M-NBI检查部位活检的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另取30张图像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 69例患者共有病变173处,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型以正常部位(89.8%,44/49)为多,B型和C型分别以慢性炎症(53.3%,24/45)和活动性炎症(74.3%,26/35)为多.与A型组相比,B型组(P <0.001)和C型组(P<0.001)的炎症水平显著增加.B+C型预测急慢性炎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5%、78.0%和81.5%;D+E型预测肠上皮化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90.4%和77.5%.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示Kappa值为0.734[95%CI(0.591 ~0.977)],提示一致性较好.结论 M-NBI下胃黏膜微形态特征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M-NBI检查能够明显地提高对胃窦炎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泌酸腺分化而来的胃肿瘤,目前国内相关病例十分少见。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胃底腺型胃癌病例,并对其内镜、病理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2月—2020年4月因肝外胆管狭窄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550例,根据置入支架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和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然后比较2组支架通畅时间、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结果 550例患者中20例临床资料缺失,35例失访,进行倾向性分析后,最终326例纳入分析,每组各163例。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为111.0(82.0,192.0)d,相比传统支架组的93.0(70.0,141.8)d明显延长(Z=3.260,P=0.001),术前和术后1周胆红素差值相比传统支架组下降明显[51.2(26.0,114.7) μmol/L比46.0(13.9,81.1) μmol/L,Z=2.095,P=0.036]。传统支架组术后7例(4.3%)出现并发症,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为6例(3.7%);2组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0.0 d。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的通畅时间有效延长,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BL教学法在消化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校医学专业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完核心知识后采用PBL教学,对照组则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每组各30人。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2.87±7.88)vs(78.37±7.78),(42.13±4.15)vs(39.47±4.99),P<0.05];实验组在病例分析题中的鉴别诊断部分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7.26±1.74)vs(15.23±2.15),P=0.0002)。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部分成绩水平持平,无显著性差异[(24.77±2.28)vs(25.26±2.02),(16.47±1.21)vs(15.98±1.33),P>0.05)]。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实验组对PBL教学法的评价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χ2=22.6697,P<0.001)。结论消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 cm 30例占68.2%, 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 cm 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 cm 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 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42例胃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EP的4种亚型(EP1、EP2、EP3、EP4)mRNA。结果胃癌组织中EP,mRNA表达量为0.181±0.112,高于正常胃组织的0.064±0.043(P〈0.05);EP2mRNA的表达量为0.126±0.082,与正常胃组织的0.158±0.077相近(P〉0.05);EP3mRNA和EP4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44±0.021和0.093±0.035,均低于正常胃组织的0.117±0.085和0.162±0.068(P〈0.05)。结论EP1的高表达和EP3和EP4的表诀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痛的发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