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血脂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此外,分析疾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C、TG和ApoA1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L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7人(36.96%)血脂代谢异常,而对照组的血脂代谢异常率为12.50%,观察组的血脂代谢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血脂代谢存在一定异常,在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关注和检测,予以及时干预,以期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高频超声对膝关节镜滑膜病变及滑膜切除术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以单侧膝关节病变为主)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分析MRI及超声检查结果,探讨滑膜厚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高频超声与MRI对RA患者软骨病变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14个月,超声与MRI对于滑膜厚度的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1、3个月,超声检测结果低于MRI测值(P<0.05)。治疗后患者ESR、CRP、CCP水平,VAS评分及RF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高频超声测量滑膜厚度变化与ESR、RF阳性率及CCP呈正相关(P<0.05);高频超声测量滑膜厚度变化与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高频超声测量滑膜厚度变化与CRP、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6个月,滑膜厚度低的患者ESR、CCP、VAS评分较低,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P<0.0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具有姣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39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合并间质肺炎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风湿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同时对观察组进行3个月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不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两组进行临床体征评价、肺功能(FEV1%、MMEF、FEV1/FVC、PEF)评价及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腹胀、乏力、厌食和合并感冒等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FEV1%、MMEF、FEV1/FVC、PEF指标及SGRQ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其心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与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治疗的8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甲泼尼龙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羟氯喹治疗,观察组使用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风湿免疫指标变化、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IgG、RF、P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更佳,有效降低B细胞活性,降低IgG水平,且对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力更强,能够增加泪液及唾液的分泌,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皮肌炎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Ficoll梯度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分析单核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水平与炎症指标、典型皮损和肺间质病变等疾病活动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皮肌炎患者单核细胞上PD-L1分子高表达,ESR升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SR正常患者,CRP升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RP正常患者,具有Gottron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Gottron征患者,具有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肺间质病变患者。结论: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分子与炎症指标、皮损和肺间质病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糖皮质激素应用途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3 年1 月至2017年2 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RA 患者128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 例,观察组给予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8 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4.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和7.8%,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 与RF 值分别为(10.11±3.19)mg/ L 和(50.22±19.82)U/ ml,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9±5.32)mg/ L 和(59.14±20.59)U/ ml(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的CRP 与RF 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相对于口服治疗,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RA 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抑制炎症因子与RF 表达,促进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临床疗效。方法:纳入CTD-ILD患者74例,随机分为激素组和联合组,每组37例。激素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周期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激素组为40.5%,联合组疗效优于激素组(P0.05);两组患者的喘息、憋气、咳嗽、Velcro啰音积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积分均低于激素组(P0.05);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CT影像学积分低于激素组(P0.05);两组患者的肺总量(TLC)、CO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TLC、DLCO、PaO_2水平高于激素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CTDILD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联合组接受来氟米特合甲氨蝶呤治疗,单纯组只接受甲氨蝶呤单独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沉、炎症相关因子改变指标等,并分析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单纯组明显(P<0.05),药物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运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时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湖北钉螺外形地域分布数据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为钉螺分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50年代及1998年以后收集的钉螺标本,测量其螺层、壳高、壳宽、次螺层体长及外唇;观察螺壳表面纵肋有无及粗细程度,螺顶为粉红色及螺顶磨损情况,并按照地区以县为单位归类,建立外形地域分布数据库。对该数据库进行钉螺外形特征分类,并进行部分区域的钉螺50年前后外形对比;检索与姚氏钉螺相关具红色螺顶特征的钉螺分布区域;检索与湖北大口钉螺相关具螺顶磨损特征的钉螺分布区域。结果建立了湖北钉螺外形地域分布数据库和50年前后外形对比数据库;具螺顶磨损特征的钉螺除湖北大口外尚有其他2个分布区域;螺顶泛红的湖北钉螺除广西宾阳及其周边的两个县(市)外尚有其他9个分布区域。结论根据钉螺纵肋形态可分为4类:光壳、细肋、肋壳、粗肋;钉螺外形在50年内未发生明显变异。大口钉螺螺顶磨损现象罕见。螺顶泛红是广西宾阳、武鸣、忻城三地钉螺极重要的特征,但并非惟该地区所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