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未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变异、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特点.方法 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收集97例未经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逆转录酶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该区内11个经典耐药变异位点并鉴定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HBV在11个经典耐药变异位点上均为野生型氨基酸;B基因型和C基因型分别占36.1%(35/97)和63.9%(62/97),前者均属B2亚型,后者C2亚型占91.9%(57/62),C1亚型占6.5%(4/62),1例未能分出亚型.已知出生地的患者中,71.9%(23/32) B基因型感染者出生于我国南方地区,81.6%(40/49) C基因型感染者出生于北方地区,基因型地域分布特点明显,χ~2=23.19,P<0.01.血清型为adr者占60.8%(59/97),与C基因型相关;为adw者占38.1%(37/97),与B基因型相关,χ~2=87.83,P<0.01.结论 未经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野毒株为优势株,其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与患者出生地有关.  相似文献   
2.
HBV变异率远高于其他DNA病毒,这是因为HBV有很高的复制率,并存在由PNA中间体到DNA负链的反转录环节,而此环节所需的HBV聚合酶缺失校正活性,不能去除错误掺入的碱基.HBV变异可以在慢性持续感染过程中自然发生,并受各种内、外源性因素影响,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使用,使我们已经非常关注耐药性HBV的产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前就存在的变异株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异,因此我们应用半套式PCR(snPCR)法测定了60例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的全长反转录酶(RT)区,并进一步分析其HBV RT区耐药变异的特征,旨在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7~2010年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2007~2010年间航天中心医院粪、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变迁情况.方法 使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对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12株粪肠球菌和797株屎肠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其对14种抗菌剂的敏感性.结果 4年间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变化不显著,屎肠球菌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LAM)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但长期应用会引起HBV反转录酶(RT)区发生变异,导致对LAM耐药.在LAM的治疗过程中,其耐药发生率以每年14%~32%的速度递增[1].我们对曾应用过LAM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RT区进行测序,分析LAM治疗后HBVRT区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3例冷凝集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及37°C孵育30 min后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下与37℃孵育30 min后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会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多种血细胞的准确计数,临床检测血常规时应仔细检查血标本是否有冷凝集现象,如存在应在37℃孵育30 min后进行检测,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适用于扩增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全长逆转录酶(RT)区(包含全长HBsAg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确定其在分析临床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我国HBV基因序列库,设计适用于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引物,以A~D基因型HBV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半巢式PCR(snPCR)法,并确定该法灵敏度.用所建立的snPCR对44份HBV DNA定量阳性(>5.0×102 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扩增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snPCR可扩增A~D基因型HBV全长RT区,对A、B、C和D基因型HBV质粒扩增的灵敏度分别为1.2×103、7.0×102、6.0×102和6.0×102 拷贝/ml.snPCR检测HBV DNA >5×102 拷贝/ml血清标本的阳性率为88.64% (39/44),扩增阴性血清标本HBV DNA滴度均处于103 拷贝/ml水平.扩增目的 产物经直接测序确证无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样品中B和C基因型分别占35.90%(14/39)和64.10%(25/39);其中15.38%(6/39)发生RT区变异,包括4例为已知耐药变异;7例(17.95%)存在HBsAg编码区变异,其中2例为已知免疫逃逸变异;6例(15.38%)发生RT区和HBsAg编码区"镜像改变".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扩增全长RT区(涵盖全长HBsAg编码区)的snPCR.该法结合直接测序法,可同时分析我国HBV A~D基因型已知和潜在的耐药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笔者医院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离率,并探索hVISA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法 收集临床139例MRSA菌株,采用浓度为5mg/L的替考拉宁脑心浸液琼脂平皿(BHIA5T)进行hVISA筛选,应用改良菌群分析-曲线下面积(PAP-AUC)法进行确证,报告笔者医院hVISA的发生率。用刚果红琼脂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hVIS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和K-B纸片法检测生物被膜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结果 经过PAP-AUC方法检测,从139株MRSA中确定1例为hVISA阳性,hVISA的分离率为0.72%。分离出来的hVISA菌株可以形成生物被膜,hVISA菌株的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明显升高,K-B法检测显示它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敏感。同时,研究发现低浓度的万古霉素可能对生物被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结论 笔者医院hVISA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此菌株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形成生物被膜后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降低,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此时可尝试换用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引起血流感染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的检出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基因型、毒力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 研究。 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7月从笔者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68株屎肠球菌和28株粪肠球菌,采用含6μg/ml万古霉素的脑心浸液平皿筛选VRE。采用多重PCR法检测vanA、vanB及粪、屎肠球菌种特异基因,另一种多重PCR法检测常见5种毒力基因 (esp、hyl、gelE、asa1和cylA)。采用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 (ST) 从而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96株肠球菌中共检出22株VRE (22/96,2.9%),包括20株屎肠球菌 (20/68,9.4%) 和2株粪肠球菌 (2/28,7.1%)。所有VRE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致,属vanA型。20株屎肠球菌VRE仅esp (16/20,0.0%) 和hyl (10/20,0.0%) 阳性;2株粪肠球菌VRE仅gelE和 asa1阳性。20株屎肠球菌VRE分属7个ST型,包括8株ST78 (8/20,0.0%)、6株ST17 (6/20,0.0%) 以及2株ST18和ST389、ST414、ST571、ST564各1株。 结论 笔者医院VRE耐药问题严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20株屎肠球菌VRE经eBURST软件分析均属于与医院感染相关的CC17克隆复合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在白色念珠菌核糖体RNA编码基因(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2(ITS2)上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建立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方法,对其敏感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方法学评价,并在模拟白色念珠菌血症的血标本中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 所建方法对白色念珠菌纯菌液的准确检测下限为101CFU/ml,相应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7%和2.20%。对135株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其他非白念菌株、细菌临床分离株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为100%。另外,对于模拟白色念珠菌血症的血标本,该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2CFU/ml。结论 所建方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特性,可适用于临床上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降钙素原(PCT)对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病原预测及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08例共120例次的感染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52例共63例次),包括革兰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NB)败血症组(24例共31例次)、革兰阳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PB)败血症组(21例共23例次)、真菌(fungi)败血症组(7例共9例次),非血流感染组(50例共51例次)、病毒感染组(6例共6例次);根据败血症组内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败血症组(36例共46例次)和败血性休克组(16例共17例次).另收集同期住院、年龄相当且无感染征象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血培养采集当天的临床信息和细胞因子、PCT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败血症组患者的IL-2、IL-6、IL-10和PCT较非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0.571~0.731)、0.892(0.830~0.937)、0.802(0.728~0.863)和0.704(0.620~0.779).GNB败血症组IL-10、TNF-α和PCT较GPB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AUC分别为0.684(0.555~0.796)、0.639(0.508~0.756)和0.760(0.636~0.859).败血性休克组IL-4、IL-6、IL-10和PCT较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AUC分别为0.607(0.476~0.728)、0.737(0.61~0.84)、0.758(0.634~0.857)和0.701(0.572~0.81).结论 IL-6对于败血症的诊断效能优于PCT,同时IL-6也可用于鉴别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IL-10对于败血症的诊断效能与PCT相当,对于败血性休克的也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同时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GNB感染患者IL-10、TNF-α显著高于GPB感染患者.IL-4、IL-6、IL-10、TNF-α可作为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