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46例,重度反流13例,二尖瓣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瓣环扩大、瓣叶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成形49例;二尖瓣置换10例。结果院内死亡3例(5.08%),50例患者随访3~72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余均为轻微或轻度反流,均无再次手术。结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应积极处理,其中以二尖瓣成形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2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32例。单纯主动脉缩窄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合并心内畸形的2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采用正中胸骨切口或左侧切口,手术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24例;纵行切开缩窄段,心包片加宽成形7例;1例应用锁骨下动脉片翻转法。结果死亡3例,29例患儿顺利出院,上下肢压力差消失,其中25例随诊3个月~3年,2例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大部分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肺腺癌A549细胞CD133~+CD44~+表型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能力的关系.方法 使用单细胞克隆的方法 ,筛选出能够持续增殖分裂的肿瘤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 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和CD44在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A549细胞和普通A549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按表达结果 对A549细胞进行分组,应用单克隆方法 对各组细胞进行培养,并按不间密度注射于裸鼠皮下,观察各个组别的成瘤能力.结果 (1)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情况,发现多数细胞死亡,1周后仅有4.11%的细胞能够增殖分裂形成克隆.(2)具有增殖分裂能力肿瘤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 :CD133阳性率为19.0%,CD44阳性率为57.0%;普通A549肿瘤细胞免疫荧光结果 :CD133阳性率为2.5%,CD44阳性率为34.0%;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CD133和CD4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普通A549肿瘤细胞(P<0.01).(3)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实验提示:CD133~+CD44~+(A组)细胞成瘤能力显著高于CD133~-CD44~-(B组)、CD133~-CD44~+(C组)和CD133~+CD44~-(D组)细胞(P<0.05);裸鼠瘤块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腺癌,各脏器检查未发现转移:在接种CD133~+CD44~+(A组)细胞的瘤块组织中发现除了有CD133~+CD44~+细胞外,还有CD133~-CD44~-细胞.结论 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CD133~+CD44~+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67.5%(52/77)。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295,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CD133与CD147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西地那非联合用药对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修补术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治疗组(A组)36例、华法林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组(B)30例,术后第1天开始服药,手术前进行心脏彩超及右心导管检查,术后当天、2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结果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P<0.05),其中华法林联合西地那非较之单一用西地那非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华法林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对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患者能更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婴幼儿需要PD55例患者,平均(1.6±0.8)岁。应用外科手术置入腹膜透析管,同时予以其他综合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呼吸支持等。结果PD治疗4h后,血清即和HCO3^-得到纠正,BUN、Ser下降,尿量增多。急性肾损伤4h内开始PD患者治愈率85.29%,PD时间平均(25.05±16.36)h;4h后PD患儿治愈率61.90%,PD时间平均(49.05±22.67)h。对比4h内开始PD治疗较4h后PD治疗患者恢复时间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低心排、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尽早应用PD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及伴发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者的16排多层螺旋CT(MSCT)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结果比较。结果经心导管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MSCT显示心外大血管异常及体肺侧支形成显示率为100%,优于ECG。MSCT显示心内畸形准确率达到99.2%,与ECG无统计学上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技术,可以准确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异常及合并畸形,与ECG联合检查对法洛四联症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是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45%。EMMPRIN和ECE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r=0.371和0.467),两者表达阳性组术后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阴性组(均P<0.01)。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243)。EMMPRIN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EMMPRIN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去10年我院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30例双腔右心室的诊治情况。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27例,术中确诊3例。其中肌隔型18例,肌束型12例,单纯右室双腔心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5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1例。手术予切除右心室异常肥厚肌束,修补室间隔缺损,未予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8例,用自体心包加涤纶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22例,同时矫治心内其他畸形。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1例,为成人双腔右心室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术前有右心功能不全,出现腹胀及双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天后死亡。其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康复出院。死亡率为3.33%(1/30),生存29例,无近期或中期死亡及相关并发症。术后29例随访,随访率100%,主要以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3个月-10年,本组2例术前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术后早期心脏彩超提示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考虑术中损失乳头肌所致,通过门诊心脏彩超随访,目前三尖瓣仍为轻-中度关闭不全,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目前暂无患者因右室流出道狭窄而再次手术。全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大,生长发育改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熟悉掌握病理解剖,有效疏通右室流出道并充分矫治心内其他畸形,手术治疗近、中期效果满意,远期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 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