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41篇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罗舒静  张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720-2722
目的研究基于国际医院评审标准(JCI标准)核心理念的护理对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均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JCI核心理念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主动出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核心理念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危重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NG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一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HHT家系3代共17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该HHT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患病情况。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疑似致病基因筛选, 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及母亲有反复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表现, 先证者及其母亲、女儿和表弟胸部增强CT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动静脉畸形。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ENG基因c.579599del非移码缺失突变, Sanger测序显示其母亲、女儿和表弟携带相同的变异。结论 ENG基因c.579599del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HHT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组织中脂多糖(LPS)信号受体CD14和TLR4的表达和分布,探讨CD14和TLR4在炎性根尖周组织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收集需做根尖外科手术的12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和10例外科手术拔出的无牙髓炎和根尖周病变的阻生齿的根尖周组织,术中取炎症和正常根尖周组织后常规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和TLR4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CD14和TLR4在炎症根尖周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而在正常根尖周组织中未见明显CD14和TLR4阳性细胞.结论 炎症根尖周组织中CD14和TLR4的阳性表达,提示LPS可能通过CD14和 TLR4信号受体在根尖周炎症组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对复合树脂修复术后敏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自酸蚀及全酸蚀粘接系统对复合树脂充填术后敏感的影响。方法需行Ⅰ、Ⅱ类洞修复的患牙120颗,抽签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20颗牙;常规预备洞型;各组分别使用自酸蚀粘接剂:FL.BOND、Adper Prompt、Clearfil SE BOND、Xeno、ONE-UP BONDF和全酸蚀粘接剂Prlmer&Bond NT粘接,行复合树脂充填,术后1、7、30、90d复诊,评价术后敏感的发生率及敏感程度。结果术后敏感的发生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7d全酸蚀Primer&Bond NT组术后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自酸蚀组,各自酸蚀组问无明显差异;术后30、90d各组间术后敏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酸蚀粘接剂在术后7d内导致的术后敏感程度明显重于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术后30d全酸蚀粘接剂与自酸蚀粘接剂均较少引起术后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例怀疑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患者进行肌肉病理检查、M蛋白筛查明确诊断,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并探讨对此疾病的诊疗方案。 方法 报道3例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症状,完善肌肉活检诊断为杆状体肌病,合并M蛋白,给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结论 散发的晚发型成人杆状体肌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进展的肌病,常合并M蛋白,针对清除M蛋白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77例(154只眼),分为A组(脂代谢异常)40例和B组(脂代谢正常)37例,所有受试者全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量表)、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眼表分析[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脂质层厚度分析等干眼相关检查,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关系。结果:A组干眼发生率为73.75%,B组为55.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682,P=0.017)。A组干眼OSDI量表指数(t=-8.357,P=0.000)、BUT(Z=-4.245,P=0.000)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OSDI量表指数与总胆固醇(r=0.706,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53,P=0.000)以及甘油三酯(r=0.763,P=0.000)呈正相关;BUT与总胆固醇(r=-0.310,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以及甘油三酯(r=-0.303,P=0.000)呈负相关;Schirmer与总胆固醇(r=-0.207,P=0.0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4,P=0.042)以及甘油三酯(r=-0.234,P=0.003)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丹红注射液为例,研究活血化瘀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整理复习,从CIRI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瘀血证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出发,重点分析以丹红注射液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防治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炎症反应在CIR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瘀血证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密不可分。瘀血证的病理实质包括了多种致炎细胞因子造成组织器官水肿、血栓形成及相关炎症通路激活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瘀疗法可以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途径调节CIRI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如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丹红注射液能抑制CIRI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缓解脑组织损伤,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对活血化瘀中药防治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临床防治CIRI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2导联频谱心电图(简称12-F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行冠脉造影(冠心病人67例,正常人33例)者的12-FCG及12导联常规心电图(简称ECG)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2-F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6.1%)及特异性(57.6%)与EC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1.75,x~2=0.24,P>0.05),但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两者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并不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12-FCG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改变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并不优于ECG,检出率也不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英国一位2岁女孩因吃退烧药过敏导致失明.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也发表文章称,近期收到多例因药物过敏引起严重全身症状的患者.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因为药物过敏而住院.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药物过敏存在误解,不及时纠正,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一: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过敏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