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住院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75例)和非END组(20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像学资料(脑白质病变评分、脑微出血评分及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治疗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及LpPLA2等]。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中Lp-PLA2水平。应用SPSS 22. 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PLA2预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NLR(2. 5±0. 5比2. 3±0. 5,t=2. 9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 6±0. 8) mmol/L比(2. 3±0. 7) mmol/L,t=3. 056]、入院NIHSS评分[(3. 4±1. 5)分比(3. 0±1. 4)分,t=2. 080]和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比例[21. 3%(16/75)比7. 3%(15/206),χ~2=11. 061]高于非END组,Lp-PLA2水平高于非END组[(240±26)μg/L比(180±23)μg/L,t=9. 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OR=3. 927,95%CI:2. 918~5. 016,P=0. 020)、血Lp-PLA2水平升高(OR=1. 026,95%CI:1. 019~1. 034,P 0. 0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OR=2. 715,95%CI:2. 193~3. 273,P=0. 025)、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OR=4. 552,95%CI:2. 934~7. 017,P=0. 002)和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2. 831,95%CI:2. 412~3. 197,P=0. 028)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PLA2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 799(95%CI:0. 728~0. 833,P 0. 01);最佳截断值为189μg/L,预测END的敏感度为92. 3%,特异度为55. 4%。结论血中Lp-PLA2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END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与非小卒中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非小卒中患者348例,随访1年退出研究28例,最终入选320例,入院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或氯吡格雷75mg抗血小板治疗,7~10d后完善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抑制率检查,将阿司匹林抑制率50%或氯吡格雷抑制率30%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事件复发情况,根据有无缺血事件分为非缺血事件组258例,缺血事件组62例,对比基线资料,将有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缺血事件组缺血性脑卒中、LDL-C、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脑白质病变评分显著高于非缺血事件组[43.5%vs 22.5%,P=0.001;(3.1±0.7)mmol/Lvs(2.7±0.7)mmol/L,P=0.001;56.5%vs 19.8%,P=0.000;3(1,5)分vs 2(1,4)分,P=0.0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LDL-C、血小板高反应性及脑白质病变与缺血事件复发有关(P0.05,P0.01)。结论血小板高反应性为非小卒中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microRNA-107表达及意义。方法首次诊断AD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另体检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分别取其血清并提取microRNAs,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出表达差异的microRNAs。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表达差异microRNA-107进行验证。结果轻度组检测出信号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35条,上调27条,下调8条;中度组检测出信号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34条,上调23条,下调11条;轻度组与中度组共同表达>500的差异microRNAs 26条。microRNA-107在轻度组、中度组均显著下调microRNA(P<0.01),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一致。中度组血清中microRNA-107表达量较轻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microRNA-107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AD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辅助诊断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入院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79例,其中男100例,女79例,年龄(66.2±7.8)岁。根据TIA发病后90 d随访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28例和非卒中组151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p-PLA2预测卒中发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卒中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血清Lp-PLA2水平、症状持续时间≥60 min比例、ABCD2评分、血管狭窄率、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为(158.4±27.4)mmHg(1 mmHg=0.133 kPa)、(286.5±18.9)μg/L、39.2%(11/28)、6.00(5.00,6.00)分、78.6%(22/28)、78.6%(22/28),均高于非卒中组(146.3±25.2)mmHg、(230.5±17.2)μg/L、13.2%(20/151)、4.00(3.00,5.00)分、36.4%(55/151)、38.4%(58/151),而双抗血小板使用率为60.0%(15/28),低于非卒中组83.3%(115/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LP-PLA2、症状持续时间≥60 min、ABCD2评分、血管狭窄、不稳定斑块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双抗血小板治疗为卒中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Lp-PLA2预测早期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57~0.848;Z=5.142,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2.6 μg/L,灵敏度为85.66%,特异度为52.67%。结论 Lp-PLA2是TIA患者出现早期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早期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TEG)抗栓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抗栓治疗;B组,氯吡格雷抗栓治疗;C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D组,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选择血小板抑制率高的抗栓药物治疗,每组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微栓子(MES)阳性率改善情况,统计卒中复发率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而ADL评分提高(P?<0.05),且治疗后C、D组NIHSS评分低于A、B组,ADL评分高于A、B组(P?<0.05)。治疗后,C、D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167)。治疗后,4组患者的MES阳性率均降低(P?<0.05),且C组MES阳性率均低于A、B组(P?< 0.0167)。4组胃肠道不适、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两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167),但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B、D两组低于C组(P?<0.0167)。结论 采用基于血栓弹力图个体化治疗ACI的抗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双抗药物联合治疗带来的出血性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microRNAs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可能作为辅助诊断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研究对象分为AD组和对照组,分别取其血清并提取microRNAs,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检测出表达差异的microRNAs,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43个与AD相关的差异表达microRNAs(P0.05),其中microRNA-107及microRNA-222的表达水平在AD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QT-PCR验证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107及microRNA-222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AD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辅助诊断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DA联合组和单纯溶栓组,各54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单纯溶栓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EDA联合组在单纯溶栓组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及不良反应。结果 EDA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单纯溶栓组的77.78%(χ2=4.696,P=0.030)。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EDA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溶栓组(P均...  相似文献   
9.
张浩江  罗云  徐运 《江苏医药》2012,38(16):1917-19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合并心房颤动的脑栓塞患者80例,于入院时查血浆Fib,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定义NIHSS评分≥15分为重症脑栓塞,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Fib的危险相关度。入组患者经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后,以腔隙性梗死作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其他亚型Fib的水平相对危险度。结果脑栓塞患者Fib与NIHS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264,P<0.05)。重症脑栓塞与Fib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R(95%CI)为2.404(1.107-5.222),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多因素校正后为3.292(1.322-8.200)(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组Fib水平是腔隙性梗死组的3.166倍(95%CI为1.259-7.961,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