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d-p27mt转染重组腺病毒治疗裸鼠内人胃癌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d-p27mt转染重组腺病毒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Ad-p27mt转染重组腺病毒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内;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染色体亚二倍体峰值,了解Ad-p27mt对人胃癌组织凋亡的作用;TUNEL法检测DNA片断,在Ad-p27mt组和Ad-LacZ组中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Ad-p27mt成功转入人胃癌细胞SGC-7901内,转化率达10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在感染后18h出现G1-S相前出现凋亡染色体亚二倍体峰值,并且DNA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的条带;TUNEL法检测Ad-p2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是92.3%±3.76%和2.01%±0.15%,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转染的人p27突变基因能诱导裸鼠体内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普遍应用于胆系结石的治疗,本Meta分析比较了三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即LCBDE+LC、术前ERCP(PreERCP)+LC、术中ERCP(IntraERCP)+LC。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查找1990—2019年关于LCBDE+LC、PreERCP+LC、Intra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Stata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计算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用于预测各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石清除率,病死率,胰腺炎、胆漏、出血,以及中转开腹率。结果 共有19篇RCT研究纳入分析,共计2 62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结石清除率:IntraERCP+LC优于LCBDE+LC、PreERCP+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死率:LCBDE+LC、PreERCP+LC、IntraERCP+LC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胰腺炎:PreERCP+LC的发生率高于LCBDE+LC、IntraERCP+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血:LCBDE+LC、PreERCP+LC、IntraERCP+LC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胆漏:LCBDE+LC的发生率高于PreERCP+LC、IntraERCP+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转开腹率:PreERCP+LC与IntraERCP+LC、LCBDE+LC与IntraERCP+LC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CBDE+LC发生率高于PreERCP+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PreERCP+LC、IntraERCP+LC三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中IntraERCP+LC的结石清除率最高,LCBDE+LC的胆漏风险较大,而PreERCP+LC的胰腺炎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阳性标记率。结果:用药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SGC-7901的细胞凋亡,发现6 h2、4 h4、8 h后四君子汤含药血清高、中剂量组与两对照组相比较细胞调亡率显著增加,其中48 h高、中剂量组凋亡率增加最为显著(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高,呈时间剂量依赖性,48 h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随着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剂量的增加,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及G2/M期细胞则相应减少。细胞培养48 h后,高、中剂量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可促进凋亡诱导Bax表达和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可影响Bax基因及Bcl-2基因的表达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辩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Ⅲ型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肽(CⅣ)、层黏蛋白(LN)是否能成为瘀血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辩证分型依据。方法:选择慢性乙肝病人120例,根据症状体征分成瘀血型、湿热型、寒湿型3组,与随机选择的对照组比较。结果示瘀血型PⅢP、CⅣ、LN较其他两组结果有差异。同时,对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59例分成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分别给以血府逐瘀汤与澳泰乐冲剂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一组PⅢP、CⅣ较治疗二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一组LN较治疗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ⅢP、CⅣ、LN能成为瘀血型慢性乙肝的辩证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SCA基因(pmstatestemcellantigen,PSCA)rs2976392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汉族胃癌患者与210名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PSCA基因rs2976392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PSCA基因rs2976392位点3种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3.23%、41.94%和14.8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0.95%、41.43%和7.62%。与GG型比较,携带GA型和AA型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风险性增加,OR分别为1.19(95%CI=0.77~1.86)(P〉0.05)和2.30(95%CI=1.13~4.66)(P〈0.05)。结论PSCA基因rs2976392位点AA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胃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的研究热点,与胃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是基于实时荧光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技术,近年来在DNA甲基化检测中发展迅速。此文就HRM的技术在胃肠癌甲基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的发生相关。目的:初步探讨RUNX3基因rs2236852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确诊的310例胃癌患者,以327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UNX3rs2236852位点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RUNX3 rs22368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能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OR=2.46,95%CI:1.60~3.78);AG基因型可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99~+2.54)。结论:RUNX3 rs2236852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胃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宋明全  常英  朱金水 《胃肠病学》2009,14(9):536-539
背景: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埃索美拉唑对BE患者抑癌基因APC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69例BE患者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和APCmRNA表达在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治疗前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BE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埃索美拉唑治疗前,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后(42.0%对17.4%,P=0.007)。治疗前.长段BE的APC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短段BE(46.8%对31.8%,P=0.032);内镜下食管炎洛杉矶分类A级和B级者的APC甲基化阳性率显著低于C级和D级(19.0%对52.1%,P=0.046);Ⅰ、Ⅱ、Ⅲ型BE间APC甲基化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61)。埃索美拉唑治疗后,BE上皮APC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19.5±0.4对6.5±2.3,P=0.000)。结论:埃索美拉唑可抑制BE患者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增加抑癌基因APC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NAFLD提供依据。方法以城阳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745例人群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患NAFLD将其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NAFLD总检出率23.0%,有明显的家族史、性别、年龄差异;NAFLD组各危险因素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除HDL,NAFLD组各临床指标均值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年龄、BMI、SBP、TG、UA、FINS、CHD、HT、HDL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家族史、肥胖、年龄、高血压、TG、UA、FINS、CHD、HT升高是NAFLD的危险因素,HDL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