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216例,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病人21例,对其术后早期病情观察,全面了解病情,积极处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明显改善了吻合口瘘病人的预后,21例吻合口瘘的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方法对1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胃镜后,将自制异物钳取网兜送入胃内,张开异物网兜,对准电切下来的息肉或异物,收紧网口将异物完全网入,随胃镜一次性顺利退出。护理上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患者准备,术中配合医生送网兜、取异物,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结果16例患者异物顺利经过胃镜取出,均未发生胃黏膜损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自制异物钳取网兜在经胃镜取异物中,能有效避免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再次脱落及对消化道黏膜的二次损伤,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而术前、术中及术后密切的配合,耐心、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在诊断大肠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大肠癌癌前疾病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对332例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免疫法便隐血试验,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隐血分析仪对便隐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CEA、CA19-9水平及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结果共纳入研究332例,其中男176例(53.0%),女156例(47.0%),分为结肠镜正常组183例,炎症性肠病(IBD)组34例,大肠息肉组79例(其中腺瘤型息肉25例,高危腺瘤12例)和大肠癌组36例。当便隐血试验阳性阈值为200ng/mL时,各组特异度为94.5%,各组敏感度分别为88.2%(IBD组)、86.1%(大肠癌组)、52.0%(腺瘤型息肉组)、50.0%(高危腺瘤组)和34.2%(大肠息肉组),与阳性阈值为100 ng/mL和150 ng/mL时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息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6)。外周血CA19-9在正常组、IBD组和大肠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EA、CA19-9及二者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均为100%,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1.000),其敏感度在IBD组、大肠息肉组、腺瘤型息肉组、高危腺瘤组和大肠癌组分别为:CEA(0、6.7%、0、8.3%、36.7%)、CA19-9(0、0、0、0、16.7%)、二者联合(0、3.3%、0、8.3%、40.0%)。CEA、CA19-9在诊断大肠癌时敏感度均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其PPV与免疫法便隐血无显著差异(P0.05),NPV明显低于免疫法便隐血(P=0.000)。在诊断高危腺瘤时,免疫法便隐血NPV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P=0.000),敏感度、特异度和PPV均与肿瘤标志物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免疫法便隐血在IBD、大肠腺瘤型息肉和大肠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比CEA、CA19-9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该方法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食管静脉瘤是指食管孤立性蓝色或蓝青色黏膜下静脉扩张,呈局限性隆起,并排除潴留性囊肿及门静脉高压者[1].临床较少见,一般在胃镜检查时偶尔发现,易漏诊.本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从12 167例胃镜检查中检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138例(1.13%),其中17例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现将17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内镜组织间植入^125Ⅰ粒子治疗,术前做好人员和用物准备及健康宣教,术中加强护理配合,术后重视专科护理、放射防护、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随访1.5-26个月,17例患者中完全消退7例,部分消退8例,微效2例。结论经内镜^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过程中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镜身外套气囊预防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所致误吸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镜身外加套气囊对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时呛咳、误吸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用超声微探头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不加气囊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检查时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结果 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可预防胃液反流导致的呛咳、误吸.  相似文献   
7.
8.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核炎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多见于 2 0~ 40岁 ) ,病情轻重不等 ,大多表现为活动期与缓解期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治疗比较困难 ,自 1995年~ 1998年我们采用地塞米松、锡类散、思密达加温水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5例 ,疗效明显 ,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女 2 0例 ,男 15例 ,年龄在 2 2~ 45岁间 ,病程最长 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 ,粘液便 ,血…  相似文献   
9.
宁瑞花  殷积美  于宏影 《护理研究》2008,22(5):1370-1371
黏膜下肿瘤是食管的良性肿瘤,较少见.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5%~0.8%。黏膜下肿瘤包括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其中平滑肌瘤最常见,约占3/4以上。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有轻度吞咽哽噎感或胸骨后钝痛,缺乏特异性,因而仅通过临床症状很难做出诊断。多数病人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通过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瘤。随着胃镜超声的应用与发展,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做出明确诊断。对其以往传统治疗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创伤大,费用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鼻胆引流术是临床常用的内镜胆道外引流方法。鼻胆管由十二指肠镜经口腔引出体外后,常规自鼻腔插入1根一次性导尿管入口腔,由导尿管将鼻胆管经鼻腔引出。自口腔咽部引出导尿管常用活检钳钳夹、用镊子夹取或用手指直接拽取。以上方法对患者咽部刺激大,致患者剧烈恶心,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笔者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自口腔咽部引出导尿管的新方法,患者反映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