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周围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sseria meningtides, Nm)的携带状况,为流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死亡病例所在学校及居住地人群咽后壁分泌物,现场接种双抗巧克力平板作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培养后获得的可疑菌株及原始咽拭子标本进行Nm种特异基因(ctrA、sodC)及血清群特异基因(sacB、synD、synE、synG、xcbB、synF)检测,完成Nm鉴定和分群。结果调查109人,中位数年龄为15.92岁;男女比例1∶0.88;职业以学生为主(96.33%,105/109)。109份咽拭子标本中Nm的检出率为38.53%(42/109);其中B群占92.86%(39/42),W135群占2.38%(1/42),其他群及不可分群(Non-sero-groupable, NG)Nm占4.76%(2/42)。不同性别和来自家庭内外的周围人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36.70%)高于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16.51%)(X~2=16.962,P0.001)。结论调查群体中存在较高的流脑病原携带率,且以B群为主,提示相关部门应关注该群体健康卫生状况,加强流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5~6月采集3个市(州)6个年龄组健康成人血清共3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  3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17.52。不同性别(χ2=10.798,P=0.001)、不同发病率地区(χ2=6.090,P=0.048)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年龄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在45.00%~60.00%之间(χ2=4.236,P=0.516);不同民族中,布依族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最高(79.17%)。  结论  贵州省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成人乙脑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为贵州省沙门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自2013—2018年贵州省7个市(州)的71株疑似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结合双重PCR法确定疑似菌株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提取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DNA作为模板,进行CRISPR1和CRISPR2的PCR扩增,将阳性扩增产物进一步测序,获得菌株的CRISPR1和CRISPR2间隔序列,根据间隔序列的组成,确定CRISPR基因型,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71株疑似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双重PCR法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经CRISPR1和CRISPR2两个位点的PCR扩增和产物测序,71株菌共检测到163个间隔序列,其中CRISPR1有102个,CRISPR2有61个。联合CRISPR1和CRISPR2两个位点的间隔序列进行分析,发现71株菌被分为33个CRISPR基因型(TSTs),其中TST11和TST1为贵州省的优势基因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5.35%和12.68%。71株菌经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后被分为A、B、C、D 4个簇,A簇包含的菌株最多,B簇包含的基因型最多,不同来源的3株参考株独立成簇,D簇包含7个TSTs基因型。结论贵州省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具有优势的CRISPR基因型和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可能有其他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4.
5.
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1~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全省累计报告1398例流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累计死亡92人,年均死亡率为0.41/10万;年均病死率为6.58%;遵义、毕节、铜仁和安顺流脑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6.17%;病例中以学生为主(63%),其次为散居儿童(21%);10岁以下病例占51.22%;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2~4月.[结论]贵州省应以实时监测、现场快速反应、适时加强信息沟通为流脑防控的主要策略,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通过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以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贵州省实施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策略的成本-效果。方法 根据贵州省HepB接种情况,1992年、2006年、2014年贵州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计算全省不同时期HepB接种投入以及接种HepB的成本效果比值(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结果 贵州省1999-2016年共接种HepB 25951786剂次。全省推广使用HepB、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查漏补种免疫策略18年,共减少HBsAg携带者3195730例,减少慢性乙肝319573例,减少肝硬化31957例,减少肝癌3196例。1999-2016年贵州省实施HepB免疫策略总投入成本675亿元,18年间接种HepB每减少1例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病例需投入的成本为19013元,其中,推广使用HepB疫苗时期(1999-2002年)、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HepB查漏补种时期(2003-2010年)以及后HepB常规免疫时期(2011-2016年)接种HepB每减少1例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病例需投入的成本分别为57979元、7809元和35912元。结论 接种HepB对降低贵州省接种人群乙肝发病水平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2003-2010年将HepB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查漏补种免疫策略的成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贵州省遵义市2016年4月发现的1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菌株其菌落形态、生化特征均符合脑膜炎奈瑟菌特性,玻片凝集试验和Real-time PCR鉴定其血清型为B群,基因MLST分型为ST-12885型。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美罗培南、米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结论贵州省1例流脑患者血液中首次检出B群脑膜炎奈瑟菌,属ST-4821高致病性克隆群。因此应加强对流脑病原菌的检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贵州省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利用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收集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 P)免疫史,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贵州省报告百日咳病例136例(0.13/10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报告32例(0.09/10万)、42例(0.12/10万)和62例(0.18/10万)。0岁婴儿报告发病率最高(6.18/10万)。7-8月发病数占33.09%。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市(州)为六盘水(0.29/10万)、毕节(0.21/10万)和遵义(0.20/10万)。本省和外省报告病例分别占47.79%、52.21%。0剂、1剂、2剂、3剂、4剂DTa P免疫史的病例数分别占48.28%(56/116)、13.79%(16/116)、13.79%(16/116)、18.97%(22/116)、5.17%(6/116)。结论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提高百日咳病例临床诊断和监测报告能力,完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的病原谱特征。方法收集贵州省2016年报告疑似乙脑病例的信息和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COX)、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EB病毒(EBV)、腮腺炎病毒(MuV)、埃可病毒(ECHO)、麻疹病毒(MV)、风疹病毒(R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的IgM抗体。结果疑似乙脑病例的病原总IgM阳性率为75.9%(180/237);检出病原包括JEV(27.0%)、COX(12.2%)、HSV-I(10.1%)、EBV(9.7%)、MuV(5.5%)、ECHO(2.9%)、MV(0.8%)、RV(0.8%)、VZV(0.4%)、两种及以上病原混合感染(6.3%)。在阳性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6∶1;1-10岁占75.6%;7-9月发病占84.4%;北部和中部地区占57.8%。结论贵州省疑似乙脑病例的主要病原为JEV、COX、HSV-I,存在其他病原导致的脑炎病例,建议开展主要病原检测以提高疾病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百日咳病例频发地区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评估真实发病水平和疾病风险,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在贵州省钟山区和威宁县2个百日咳频发地区,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健康人群的静脉血清3~5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中百日咳鲍特菌总IgG含量;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整理测定结果,通过SPSS 18.0,选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测钟山区和威宁县健康人群血清605份,百日咳鲍特菌总IgG阳性率为10.41%,其浓度几何均值为10.46IU/ml;男女性别间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抗体阳性率(10.55%,10.00%)和抗体浓度(9.91IU/ml,10.95IU/ml)均无统计学差异(=0.049,P=0.893;F=2.957,P=0.355);4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 P)免疫人群与3剂次DTa P疫苗免疫人群间的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分别为2.96IU/ml、2.76IU/ml,二者间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57,P=0.694);0-3岁人群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随接种时间推移而下降,末次接种疫苗后5个月内为3.61IU/ml,2-3年后降至2.19IU/ml(F=2.731,P=0.035);受百日咳感染影响,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有较明显的峰值,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波动性上升。结论贵州省百日咳频发的钟山区和威宁县健康人群血清中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水平较低,可能存在接受疫苗免疫的人群仍然感染百日咳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优化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