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收集医院呼吸科2011年7月-2012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培养病原菌,细菌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CLSI推荐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9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63株占67.1%,革兰阳性菌74株占18.9%,真菌48株占12.2%;检出率最高的4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2%、鲍氏不动杆菌占19.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0%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76.2%和35.7%,其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8.1%、38.1%与31.0%、2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3.6%。结论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应坚持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分布规律及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取汉族EH病人121例,对照组95人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技术进行ACE基因I/D分型。结果在汉族血压正常群体中,ACE基因I/D多态DD、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48%和30%,其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和54%。I/D多态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达到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EH组与正常组相比,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EH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增加。结论汉族EH发病与ACE基因I/D多态性相关联,基因型DD和等位基因D可能是EH发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HLA-DRB,DQB1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方法,鉴定81例IDDM患者,7个家系和84例正常对照汉族人群的DRB基因多态性及IDDM的HLA-DR-DQ基因单体型。结果表明:(1)IDDM患者DRB1*03,DRB1*0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频率分别为8.64%v.s3.0%和28.4%v.s16.1(P〈0.05)。(2)患者中DRB1-DRB3/DRB1-DRB4基因型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的 型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突变双等位标志是否与藏族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方法 以荧光标记 d CTP为底物 ,应用 PCR扩增和 ABI prism 377半自动测序及 PCR/ RFL P技术 ,通过病例 -对照研究、受累同胞对和家系连锁分析 ,鉴定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点突变与藏族 EH的关联。结果 病例 -对照研究证明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联 ,χ2 =2 6 .44 ,P<0 .0 0 1,该位点杂合度为 0 .73,多态信息量为 0 .71。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存在 11种等位基因 ,A7(138bp)为最常见等位基因 ,A8等位基因与 EH正相关 ,EH组和对照组中 A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 0 .5 %和 7.3% ,χ2 =9.6 4,P=0 .0 0 2 ,OR=3.46 ,95 % CI=1.44~ 8.5 1;受累同胞对 A8等位基因的共享连锁分析结果显示 ,χ2 =3.85 ,P=0 .0 2 5 ;家系连锁分析 L od score值为 0 .80 ,AT1 R基因 A116 6→C突变与EH无关 (P>0 .0 5 )。结论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 ,A8等位基因是藏族 EH的重要遗传标志 ,提示致病基因可能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iR-29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患者来自2015-10—2017-1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门诊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51例及同一段时间收治的非结核的肺炎患者78例,采集2组患者的外周血,运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外周血miR-29a水平,miR-29a的诊断价值的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同时采用T-SPOT试验进行检测,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估T-SPOT试验中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ST-6抗原)和滤液培养蛋白10(CFP-10抗原)的诊断价值,并对EAST-6抗原和CFP-10抗原联合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的外周血miR-29a的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9a的敏感度94.1%,特异度63.6%,ROC曲线下面积0.878。EAST-6抗原、CFP-10抗原及此2种抗原联合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ST-6抗原的敏感度90.2%,特异度86.4%,ROC曲线下面积0.892。CFP-10抗原的敏感度80.4%,特异度90.9%,ROC曲线下面积0.873。EAST-6抗原和CFP-10抗原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1.8%,特异度92.2%,ROC曲线下面积0.908。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miR-29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T-SPOT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结核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结核(TB)潜伏期和活动期患者血浆miR-29a、γ干扰素(IFN-γ)mRNA和血清IFN-γ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活动期TB患者(活动期TB组)27例、潜伏期TB患者(潜伏期TB组)22例及非TB患者(对照组)30例;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血浆miR-29a水平和单个核细胞IFN-γmRNA水平,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IFN-γ水平;比较各指标水平组间差异,分析两结核组miR-29a与IFN-γmRNA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TB组miR-29a显著高于潜伏期TB组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TB组和活动期TB组单个核细胞IFN-γmRNA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均降低(P0.01),活动期TB组较潜伏期TB组更低(P0.05)。活动期TB组和潜伏期TB组血浆miR-29a水平与单个核细胞IFN-γmRNA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97、-0.559,P0.05)。结论:miR-29a可通过调控靶基因IFN-γmRNA表达,参与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KB与肥厚性心肌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当它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参与收缩的蛋白合成增加等,心肌细胞持续性肥大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本文主要综述了核因子kB系统与心肌肥大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54例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于中287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表明:(1)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ACE插入纯合型基因(I/I)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6%vs29%,P<0.05);而插入/缺失杂合型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8%vs48%,P<0.05)。(2)6%携带ACE插入纯合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脑CT显示为多发性脑腔陈梗塞。结果提示,ACE插入纯合基因型可能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接触性皮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门诊PICC置管并实施导管维护的11752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除外51例先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后发生接触性皮炎的病人,导管相关感染病人501例(4.26%),接触性皮炎病人1092例(9.29%).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0).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病人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病人(P=0.000).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局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接触性皮炎者(P=0.000).结论: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接触性皮炎者,且重度接触性皮炎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更高.肿瘤病人PICC留置期间应当做好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对症处理,加强干预,从而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