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阳春砂小花假合蕊柱的形成过程。方法:将阳春砂小花自0. 5 cm长度至开花后一天划分为8个生长时期,对小花鲜样解剖并制作石蜡切片,测定花药腔的高度,花粉囊裂口夹角,花粉囊缝隙宽度,花柱直径,花丝与唇瓣的夹角(α),花丝与花药的夹角(β)。结果:花粉囊夹角在开花前无明显变化,开花时从32°缩小为17°。两对花粉囊间的缝隙宽度在第5时期增大至约0. 29 mm,同时期的花柱直径约0. 32 mm,两者比例达92%。相比开花前一天,开花时α角从83°减小为42°,β角从186°减小为147°。花丝的远轴侧比近轴侧多1至5层细胞,花柱的近轴侧比远轴侧多1至6层细胞。结论:远、近轴侧细胞结构的不对称性是花丝、花柱运动的基础。在第5时期,花粉囊间的缝隙增大至几乎与花柱等径,花柱运动嵌入花粉囊间。开花时花粉囊夹角缩小,将花粉囊间隙出口封闭,花柱留在花粉囊间,同时角α,β剧烈减小,雄蕊将雌蕊夹在其中向唇瓣弯曲,最终形成半包于唇瓣内的假合蕊柱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观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各阶段的靶向部位,探讨单链抗体在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至PET32a/SIEA26~28kDa-scFv质粒,构建PET32a/EGFP-scFv质粒.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分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SIEA26~28kDa的结合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切片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测GFP信号,确定特异性单链抗体的靶向性.结果 重组质粒PET32a/EGFP-scFv构建成功,Trx-EGFP-scFv融合蛋白高效表达,与SIEA26~28kDa特异性结合.GFP信号主要集中在未成熟卵卵胚,雌虫卵巢、卵黄腺及与生殖系统邻近的肠腔组织.结论 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血吸虫未成熟卵胚胎及雌虫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具有潜在抗卵胚发育、抗雌虫生殖作用,为SIEA26~28kDa单链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免疫靶向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IEA26—28kDa抗原的抗雌虫生殖作用。方法用AcA柱层析纯化日本血吸虫早期胚卵中的SIEA和SIEA26—28kDa成分。并以此纯化产物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分为三组,分别用SIEA、SIEA26—28kDa和免疫佐剂免疫动物,然后进行尾蚴攻击感染。46天后剖杀动物,冲虫,然后作虫荷测定及虫卵分类计数。结果SIEA26—28kDa免疫组雌虫子宫内减卵率为54.8%。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该实验组动物肝脏和小肠组织内的虫卵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8.07%和77.41%,且以成熟虫卵数的下降较为显著,分别降低了83.6%和93.3%;粪卵数的下降幅度最为显著,达87.26%。结论SIEA26—28kDa可作为一种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的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4.
高效天然分子疫苗免疫猪血清筛选尾蚴抗原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日本血吸虫天然分子(Schistosoma japonicum immature egg ws-vaccine,SjiEw)免疫猪血清识别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Soluble cercariae antigen,SCA),以筛选新的具有保护性免疫潜在价值的抗原分子。按常规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家猪随机分组并分次免疫日本血吸虫天然分子疫苗,制备SjiEw疫苗免疫猪血清,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其与SCA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SDS-PAGE中SCA有16条主带。SjiEw疫苗免疫猪血清共筛选6种具免疫学活性的抗原分子,分子量分别为:50、56、66、68、70、85kDa。这些抗原分子的获得为以后的天然分子编码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紫外线(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表达文库,并以此作为高通量的库源筛选出针对有潜在保护力的Sj尾蚴66-68 kDa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antigen 66-68kDa,SCA66-68kDa)的单链抗体。方法选择最佳紫外灯照射条件,构建UV-致弱尾蚴小鼠模型,通过其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实其是否具有抗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效果;随后提取该小鼠脾脏mRNA,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并从库容量、多样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运用直接菌落挖集法以SjSCA66-68kDa筛选该抗体库,获得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表达,再与SCA进行反应,验证其与SjSCA66-68kDa反应的特异性。结果构建UV-致弱尾蚴动物模型中的血清转移至小鼠体内得到42.5%的减虫率,显著高于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转移组的减虫率(28.0%);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的库容量测定为1.9×108,重组率为100%;运用抗原直接菌落挖集法筛选共获得6个SCA66-68kDa阳性克隆,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ScFv获得了正确表达,且与相应抗原SjSCA66-68kDa特异性结合,证实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SjSCA66-68kDa单链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从该库筛选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均能诱导表达SjSCA66-68kDa特异性可溶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6.
片形吸虫病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人兽共患病,常常误诊且治疗措施不力。人因感染片形吸虫而致病,该病主要见于非洲、西欧和拉丁美洲。1992年以前,已有10 0多例报道。自从Yoshida等首次报道用硫双二氯酚(bithionol,BTN)成功治疗人片形吸虫病来,该药不仅被用来治疗片形吸虫病,而且还用于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后殖吸虫病、裂头绦虫病等治疗。直到1994年,BTN因其副作用被禁止生产,逐渐被吡喹酮(praziquantel,PZQ )所代替。PZQ虽被广泛用于吸虫病的治疗,但治疗片形吸虫病的有效性尚存争议。患者,女,5 6岁,牧民,入院前有4天发热和右侧腹痛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pcDNA3/SjCWL01核酸疫苗并进行免疫保护效果观察,评价其作为疫苗的潜能。方法将日本血吸虫基因SjCWL01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pcDNA3/SjCWL0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大量制备DNA疫苗并免疫小鼠3次,间隔2w,末次免疫后2w,用ELISA法检测免疫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感染后45d剖杀冲虫,分别计算减虫率,每克肝、粪卵减少率。结果重组DNA疫苗(pcDNA3/SjCWL01)与对照组比较,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数分别下降了27.6%,39.5%,45.9%。结论表明pcD-NA3/SjCWL0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GPRT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GPRT)进行亚克隆,试图构建真核重组DNA质粒pcDNA3-HGPRT。方法通过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克隆HGPRT基因片段,然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DNA质粒pcDNA3-HGPRT,为进一步研究HGPR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疟疾曾是湖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虫媒传染病之一。经过几代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湖南省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2002年全省122个县(市、区)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10年湖南省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为满足消除疟疾工作需要,湖南省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开展了各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镜检员13 269人次,临床医生52 524人次,疟疾防治人员23 122人次。全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乡四级疟疾镜检网络系统,每年均按照指标要求开展血检工作,2010—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567 348人,检出疟疾病人1 064例,检出率为0.20‰。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广泛宣传疟疾危害和防治知识,结合“4.26”全国疟疾宣传日,每年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2010—2015年湖南省累计发放健教材料5 022 411份。采取加强疟疾输入病例监测和处置,蚊媒监测等综合有效防控措施,逐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紫外线(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表达文库,并以此作为高通量的库源筛选出针对有潜在保护力的Sj尾蚴66-68 kDa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antigen 66-68kDa,SCA66-68kDa)的单链抗体。方法选择最佳紫外灯照射条件,构建UV-致弱尾蚴小鼠模型,通过其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实其是否具有抗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效果;随后提取该小鼠脾脏mRNA,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并从库容量、多样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运用直接菌落挖集法以SjSCA66-68kDa筛选该抗体库,获得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表达,再与SCA进行反应,验证其与SjSCA66-68kDa反应的特异性。结果构建UV-致弱尾蚴动物模型中的血清转移至小鼠体内得到42.5%的减虫率,显著高于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转移组的减虫率(28.0%);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的库容量测定为1.9×108,重组率为100%;运用抗原直接菌落挖集法筛选共获得6个SCA66-68kDa阳性克隆,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ScFv获得了正确表达,且与相应抗原SjSCA66-68kDa特异性结合,证实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SjSCA66-68kDa单链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从该库筛选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均能诱导表达SjSCA66-68kDa特异性可溶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