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免疫学检查方法一直是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重要方面。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诊断,而且对于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都有重要意义。目前,血清是华支睾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材料。但要取得血清就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引起感染。近年来已有一些应用唾液作为免疫学检测的样本。用于诊断血吸虫等其他寄生虫病的报告,显示了较高的诊断价值。我们尝试通过感染大鼠的研究了解唾液检查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际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老年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性便秘即是老年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变薄,腺体及绒毛逐渐萎缩,肠道壁弹力降低,胃肠松弛,排便迟缓,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采用四秘丸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冬病夏治治疗小儿咳喘病60例,总有效率90.7%,其中以冬病夏治配合生物反应调节剂与冬病夏治治疗两组进行对比,两组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不同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了解目前珠江三角洲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从顺德、南海、三水、广州和番禺等地采集的各种淡水鱼进行检查。结果 从上述5个地区采集的淡水鱼中均检出了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来自三水小塘的淡水鱼感染最严重,广州地区的淡水鱼感染最轻。在不同鱼种中,以麦穗鱼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主要食用鱼种如鲩鱼、大头鱼和非洲鲫鱼也有一定程度的感染。结论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反复15腔溃疡8年,腹痛1年,血尿6个月,于2008年3月11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诱因出现15腔溃疡,溃疡直径1~3mm,伴疼痛,2周至1个月后可自行缓解。但此后15腔溃疡反复发作,每年4~5次。1年前出现右下腹痛,为绞痛或胀痛,持续数分钟后自行或排气后缓解,每日均有发作,不伴腹泻和黏液脓血便,6个月前予以头孢曲松和美沙拉嗪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芥遂膏天灸治疗哮喘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彦 《山西中医》2010,26(5):32-32,37
目的:观察自拟芥遂膏穴位天灸治疗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芥遂膏天灸治疗哮喘患者72例,夏季初伏日开始贴第1次,以后隔10天贴1次,3次为1疗程。结果:72例患者痊愈16例,占22.2%;显效38例,占52.8%;好转12例,占16.7%;无效6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其中以寒型及秋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热型及春夏季发病者次之。结论:穴位天灸哮喘疗效肯定,并以寒型及秋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神经密布的大脑组织中切肿瘤,如在瓷器瓶中打老鼠,稍有不慎就会损伤人体正常组织。近日,36岁的竺女士在西南医院接受了一场惊险手术,开颅后被医生叫醒数数字,专家因而精准地为其切除颅内肇事瘤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技术生存间关系。方法本课题是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人群为2000~2014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入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348例患者,年龄(48.2±15.5)岁,其中62%为男性。根据透析治疗2~6个月间首次记录的体质量及身高计算BMI,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亚洲人推荐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失随访或至2014年10月31日。主要终点是技术失败(死亡或永久转为血液透析),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脑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脑卒中事件、首次发生腹膜炎。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和心力衰竭后,低BMI组和高BMI组患者的技术失败风险比(95%可信区间,P值)分别是正常组的3.590[(1.526,8.447),P=0.003]和0.932[(0.493,1.762),P=0.829]倍。相较于正常BMI组,低BMI组的全因死亡率(HR5.462,95%可信区间1.743~17.110,P=0.004)与心脑血管死亡率[HR 9.403,95%可信区间2.409~36.700,P=0.001)亦显著升高,而高BMI组则未发现明显差异(P值均0.05)。BM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与腹膜炎等次要终点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系(P值均0.05)。亚组分析提示BMI与技术生存的关系不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PD患者中,低BMI与技术失败、全因死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独立相关,但与冠心病、脑卒中和腹膜炎等无关联;高BMI与上述终点事件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