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凌晨血压增高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及动态血压监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26例,分为MBPS组(51例)与非MBPS组(175例),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非IMT增厚组132例,分别检查血脂、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等,比较两组之间年龄、动态血压参数以及颈动脉IMT以及斑块Crouse积分的差别。结果1)MBPS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2)颈动脉IMT增厚组MBPS值、凌晨平均动脉压、凌晨脉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颈动脉非IMT增厚组(P<0.05)。结论MBPS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高,MBPS可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双源CT特征与临床事件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心肌桥患者的双源CT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心肌桥是否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肌桥组和复杂心肌桥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桥长度、LVEF、血糖、血脂等因素,比较上述因素与心肌桥合并桥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复杂心肌桥组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纯心肌桥组(P<0.05),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与心肌桥合并桥前狭窄相关.结论:心肌桥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以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是合并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冶疗中,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即使无并发症至少需住院6周,近二十年来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推广普及的速度很快,并为广大心血管工作者所接受。AMI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减少心肌缺血,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CTA)对心肌桥(MB)的检出率及意义。方法对623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行DSCT检查,分析MB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623例患者共检出MB103例,共115处,检出率16.5%。其中36例合并肌桥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的血管管腔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7.76,P〈0.01)。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可以提高MB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作用。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治疗1个疗程(28天)。治疗前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DNNi,SDANN,PNN50和rMSSD均显著增加,治疗组SDNN治疗后较治疗前亦有显著增加,且治疗后稳心颗粒组SDNNi、SDA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稳心颗粒,可以更好地控制心律失常,同时可以显著增加其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心元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元胶囊合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疑诊冠心病的低危胸痛患者的两种诊断程序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采用双源CT诊断程序,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心内科确诊的120例胸痛患者分为运动平板组和双源CT诊断程序组,分别接受运动平板或双源CT检查,计算其就诊费用、检查费用、住院时间、确诊时间等,运用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检查费用、平均就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源CT诊断程序组与运动平板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长(P〈0.05);但双源CT诊断程序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总数显著少于运动平板组(P〈0.001)。结论:双源CT诊断程序与普通诊断程序对于胸痛的诊断具有相似的经济学效益,但显著减少了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宋毅  李婵  黄久荣  王敏 《吉林医学》2012,33(23):4931-4933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及双源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和70例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常规诊断,收集并对合并冠心病的患者35例行心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病史之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既往左心力衰竭史;症状体征的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A2>P2及心力衰竭伴心界向向左扩大;各项检查的左心室大或双心室增大及主动脉弓迂曲延长钙化,心电图上持续ST-T改变、左束支阻滞、持续性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肺源性心脏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经心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确诊冠心病26例(74.29%),冠状动脉完全正常3例(8.57%),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6例(17.14%)。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等综合分析可以提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而无创、相对价廉的DSCT可以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安装起博器有心衰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66例患者,起博频率调整为60次每分并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稳定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疗程为9个月,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多谱勒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提高平均左室射血分数.结论:在不改变心率的条件下,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可维持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