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次生代谢产物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及黄连花薹抗菌作用机制差异。方法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检测平台,自建黄连及黄连花薹次生代谢产物数据库(MWDB),通过代谢物信息公共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黄连花薹和黄连的次生代谢组差异,筛选含量相对较高的黄连花薹18个代谢产物和11个黄连代谢产物,借助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成分作用靶点,于UniProt数据库中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GeneCards检索抗菌基因,使用Venny平台获得成分和抗菌的交集基因。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通过GraphPad Prism软件和OmicShare数据库绘制柱状图及高级气泡图使结果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对比二者抗菌差异性。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黄连发挥抗菌有效活性成分比黄连花薹少5个,抗菌靶点比黄连花薹多55个;预测黄连和黄连花薹对抗菌作用的共同成分为槲皮素和小檗碱;参与抗菌作用的不同关键基因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过氧化氢酶(CAT);涉及的不同关键通路有疟疾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黄连与黄连花薹主要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抗菌作用,可为黄连和黄连花薹抗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同时为黄连花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起病之时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或有鼻塞流涕。发热是预示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若控制不佳,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1]。笔者随江苏省医疗队驰援湖北黄石地区,在黄石有色医院工作期间,对收治的新冠肺炎非重症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缓解发热症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兹举3则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骨髓,伴有单克隆IgM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1]。WM的发病率为3.8/1 000 000,占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1%~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本病好发于男性,诊断中位年龄为63~68岁,大多数(55%~70%)新确诊患者为男性,白种人常见,白种人与黑种人的发病比例为4.1∶1.8,黑种人生存期较短[1]。多数WM呈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固本咳喘方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固本咳喘方,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6min行走距离(6MWD)、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分级、肺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胸闷、气短、乏力、易汗、食少、畏寒、便溏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在咳痰、喘息、胸闷、气短、易汗方面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6min行走距离、急性加重次数皆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EV1%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PEF%)、PEF25%、PEF50%、PEF75%、MMEF75/25%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而对照组小气道功能指标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PEF25%、PEF50%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本咳喘方可以有效改善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6min行走距离、呼吸困难程度,改善肺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铂类的双药方案和非铂类单药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含铂双药化疗方案对比非铂单药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 5.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铂单药方案相比,含铂双药方案化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1.43倍(RR=1.43,95%CI为1.08~1.89,P=0.010)和1.16倍(RR=1.16,95%CI为1.05~1.27,P=0.002)。同时,含铂双药方案化疗亦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0.74,95%CI为0.58~0.95,P=0.020;但含铂双药化疗与非铂单药化疗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为0.91~1.61,P=0.190。安全性方面,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RR=2.99,95%CI为1.95~4.59,P<0.001;而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含铂双药化疗与非铂单药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铂单药化疗方案相比,含铂双药方案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化疗ORR及DCR,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PFS,但不能明显改善1年生存率。最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低毒耐受性好。因此,含铂双药化疗方案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情况,为进一步揭示RUNX3的失活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5种乳腺癌细胞(MCF-7、T47D、SKBR-3、MDA-MB-231和BT-549)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RUNX3的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来普霉素B(Leptomycin B)抑制RUNX3的出核,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RUNX3的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的改变。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5种乳腺癌细胞系中RUNX3的核定位减少、胞浆定位增多。经Leptomycin B处理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5种乳腺癌细胞的活力明显减弱,EdU染色显示5种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显示5种乳腺癌细胞胞浆中的RUNX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胞核中的RUNX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细胞中均存在RUNX3的胞浆转位失活现象,针对性地逆转RUNX3的出核过程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可能成为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张家港市农村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由于慢性病已成为当前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我国人口大部分为农业人口,为此,做好农村地区居民的慢病防治工作极为必要。张家港市近年来在全市农村社区开展了慢病防治工作,对此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该市开展的慢病防治  相似文献   
8.
冯婷  刘霞  魏瑜  韩正杰  刘捷  高立勇 《江苏医药》2021,47(5):533-535,封3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40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及外院会诊的5例宫颈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等资料.结果 40例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为宫颈息肉或赘生物25例,宫腔显示占位15例.临床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20例,阴道流黄水伴异味、带血丝4例,无阴道出血但偶有阴道排液1例,其余15例无自觉症状,仅阴道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4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宫颈浸润性腺癌.SP免疫组化示,癌胚抗原阳性表达率为90.0%,P16阳性表达率为70.0%.爱先蓝-糖原染色示,宫颈腺癌黏液呈蓝色,宫颈腺癌胃型分化黏液呈红色.结论 宫颈腺癌诊断困难,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SP免疫组化检查、癌胚抗原和P16高表达,联合爱先蓝-糖原染色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对乳腺癌细胞的抑癌作用,分析其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在乳腺癌细胞中RUNX3过表达或敲减后,通过CCK-8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划痕、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3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RUNX3后的乳腺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敲减RUNX3后上述指标显著增高。在乳腺癌细胞中,RUNX3能够与β-catenin结合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结论 RUNX3能够在体外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而抑制乳腺癌细胞活性,并揭示了RUNX3抑制乳腺癌的新机制,提示其可能成为Wnt通路相关乳腺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