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对105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分为正常组(30例),增厚组(30例),硬斑块组(30例)和软斑块组(15例),对上述患者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低密度脂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发现,颈动脉软斑块组与正常组比较,神经肽-Y,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加,一氧化氮生成减少(P<0.05),颈动脉硬斑块组与正常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有差异(P<0.05),提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引起的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g ,每日 1次 )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而tPA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增加 ,而tPA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此外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血ACE及AngⅡ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I 1,增加纤溶活性 ;而缓释维拉帕米则抑制纤溶活性。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患者 ,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5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高血压(EH)患者的颈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径增大、斑块指数增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快、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高,血流量下降。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手段,对脑梗死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单纯EH患者的炎性因子及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差异,检验MS与炎症密切相关的假说。方法连续住院的138例EH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新定义分为EH MS组(A组)99例与单纯EH组(B组)39例。测定血生化、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vW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sCRP、vWF及与MS的关系。结果伴MS患者较不伴MS的病人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或<0.01),WBC计数及血清hsCRP浓度升高,血浆vWF含量增加(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EH患者vWF与hsCRP之间显著相关(r=0.2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WF仍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年龄、MS、舒张压(DBP)及吸烟显著相关(P均<0.01)。而hsCRP与vWF及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TG、LDL-C及vWF可以预测EH患者MS的发生(P<0.05或<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状态进一步活化,内皮损伤程度更重。vWF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EH患者MS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靖  孙宁玲  马济顺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17-1919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其它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治的40例老年(平均年龄65.0&#177;4.2岁)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福辛普利(10 mg-20 mg,QD)或缓释硝苯地平(10-20 mg,B I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心率,并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紧张素(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福辛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舒张压降辐平均为10.5/5.8 mm Hg和16.9/5.6 mm Hg。缓释硝苯地平组收缩压下降更显著,心率较前增加(P〈0.05)。两组基线tPA和PAI-1浓度相似(P〉0.05)。血浆PAI-1在福辛普利治疗后下降23%(P〈0.05),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增加25%(P〈0.05)。对于tPA和FIB,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基线血ACE,AngⅡ和NE浓度无差异。福辛普利治疗后血清ACE和AngⅡ下降,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浆NE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缓释硝苯地平相比,福辛普利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PAI-1,增加纤溶活性,并通过抑制ACE降低了AngⅡ。而缓释硝苯地平则使交感活性增加。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医院内SARS暴发流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外界输入性病例引起暴发流行的传染链特点。方法:对2例外院输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和传染链进行分析,并总结41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ARS患者的传染性极强,防范不当可使大量人群感染;②SARS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100.0%),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1—3d)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占53.7%),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52.6%)和淋巴细胞(68.4%)比例减少;②早期给予利巴韦林、甲基氢化泼尼松和免疫增强治疗对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效果。结论:重视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对改善SARS的预后和控制其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3.3%)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22.9%,P<0.01),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66.7%)较颈动脉正常组(25.0%)增高(P<0.05),与斑块组(3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66.7%)及斑块组(46.4%)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0.0%)高(P<0.05)。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B超检查。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有明显差异(P<0 .0 5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仅 TC有差异 (P<0 .0 5 )。 BMI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s=0 .911,P<0 .0 1) ,且肥胖组中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肥胖组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及 P<0 .0 5 )。结论 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 ,并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及脂肪肝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胆固醇的相互关系 ,选择149例高血压患者 ,根据病史及检查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 (74例 )和单纯高血压组 (75例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 ,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发现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颈动脉斑块发生也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多 (P <0 .0 5〉。这提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伤 ,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高血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浆Hcy水平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 70例分为干预组 (n =3 5 )和对照组 (n =3 5 )。干预组口服叶酸10mg/d ,维生素B610mg/d ,腺苷辅酶维生素B12 5 0 0 μg/d 4周。对照组未服用上述药物。入院时及 4周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Hcy含量。结果 :干预组在实施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 干预 4周后 ,血浆Hcy水平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患者 4周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差值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口服叶酸、维生素B6、腺苷辅酶维生素B12 可使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