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海  陈筱潮  夏小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66-2469
目的:观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放射试验测定50例EH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P选择素(Ps)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EH患者降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vWF及Ps比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1);联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钙通道阻滞药(CCB)治疗6周后HCT、vWF及P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HCT、vWF及Ps显著相关(P〈0.01)。结论:EH患者vWF及Ps浓度升高,联用ACEI与CCB降低血压能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室电风暴三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室电风暴,均为中老年患者,发作心室电风暴前后均证实存在严重的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例1,2发生在阿托品静脉推注后,其中例1单纯使用胺碘酮及电击复律/除颤,效果不佳,死亡;例2在上述基础上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患者获救;例3在临时起搏器的支持下,电击除颤/复律、胺碘酮及美托洛尔联用,最终获救。提示: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胺碘酮对终止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检测236例冠心病患者和117例对照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型,并比较其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的关系。结果雌激素受体αPvuⅡ多态性中的PP、Pp、pp三种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9.9%、44.5%和35.6%及9.4%、48.7%和41.9%,冠心病组PP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PP基因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显著高于Pp和pp基因型(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PvuⅡ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理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予以缺血预处理、双嘧达莫0.25mg/kg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处理。应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技术测定心室电生理参数及心室颤动阈值。结果:缺血预处理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心室恢复时间离散度及双极心室电图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15.0ms v  相似文献   
5.
6.
心肌肌钙蛋白I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18例AMI病人CTnI阳性,15例UA病人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7例OMI病人均为阴性。对应的CKMB增高分别为14例、4例和2例。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CKMB为778%;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55%,CKMB为727%。结论:CTnI对诊断AMI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心室内膜电极及起搏器快速起搏(240min-1共4~5周)犬右心室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结果:快速起搏4~5周后,所有犬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平均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明显升高,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明显下降;病理解剖显示心室腔明显扩大,室壁变薄,光镜检查示心肌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少数坏死溶解,间质充血、细胞浸润。结论:提示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为较理想的非缺血性全心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兔腹主动脉损伤致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探讨钯-103(103Pd)放射性核素支架对损伤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及核素支架组,设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3、7、14、28及56 d取材,进行病理形态学、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蛋白Cy-clin E)及原位杂交(C-myc mRNA)实验观察。[结果]①光镜下发现,核素支架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术后第56天最显著(P<0.01);②透射电镜显示,术后3~28 d,核素支架组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7d时达峰,为13.78%±0.64%vs19.53%±0.44%(P<0.01);③免疫组化显示,术后3~28 d核素支架组PCNA及Cyclin E表达均低于普通支架组,7 d为表达高峰,PCNA为16.35%±0.79%vs24.36±0.55%,Cy-clin E为14.78%±1.07% vs 22.65%±1.00%(P<0.01)。④对c-myc mRNA进行原位杂交显示,术后3~28 d核素支架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7 d达峰值,为17.48%±0.53% vs 25.34%±0.87%(P<0.01);⑤C-mycmRNA与PCNA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103Pd放射性核素支架通过抑制损伤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降低再狭窄的程度,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肺组织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 21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测定血液动力学评价心衰严重程度, RI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 RT-PCR法定量检测肺组织内皮素系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犬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组织内皮素前体原-1的表达比较显示, 起搏4周组明显高于起搏2周组(0.53±0.08υs0.35±0.08, P<0.01), 起搏2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8υs<0.14±0.06, P<0.01)。内皮素前体原-1表达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起搏2周组中内皮素A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内皮素B受体表达低于对照组。2组心衰犬内皮素A受体和B受体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起搏4周组明显高于起搏2周组。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犬模型中, 肺组织内皮素的过度表达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血浆内皮素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在心力衰竭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珠海市斗门区居民体重指数(BMI)、腹围与血压的关系,为控制体重及向心性肥胖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斗门区两镇,对其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检。结果体重指数为〈24、24~28、≥28时,血压均值分别为125.49/79.81、135.62/85.42、/44.63/93.77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5%、47.6%、71.0%;腹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4.67/79.65mmHg上升到135.50/85.0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25.5%上升到48.5%。体重指数对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预测效果高于腹围;超重、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0和5.2倍。结论珠海市斗门区居民血压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腹围的增加而上升,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