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诱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80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隔日60μg/次皮下注射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隔日睡前60μg/次皮下注射及护理干预,观察不良反应并记录,2周后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4例出现失眠、多梦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干预组11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1例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干预组有8例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极少数病例出现精神抑郁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行为,能减少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都市成华区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分布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 2007年5月在此区中老年(50~79岁)人群中随机抽取672人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调查,对其血脂水平及HOMA-I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群当中①女性各血脂项目的 水平均比男性高,其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溶栓后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溶栓后则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90±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2±1.68)分,Barthel指数为(67.14±5.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9...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711人(平均年龄为63.28±6.25岁;男性占57.8%)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内容中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脉搏等。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约45%),按BMI分组(〈18.5 kg/m~2,18.5~23.9 kg/m~2,24~27.9 kg/m~2,≥28.0 kg/m~2)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31.6%,54.8%,64.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及尿酸等后,BMI对高血压的患病率有独立影响。在整个人群及女性病人中,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BMI可以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女性病人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儿机械通气时间3~31d,经对症处理和针对性的合理护理并配合细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痊愈39例,占84.78%,死亡6例,占13.04%。结论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关节炎,是由于衰老或超重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改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慢乙肝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观察84例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了控制,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通过对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患者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可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鄂西北地区近十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 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太和医院、东风总医院2001 ~ 2010年确诊的1005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5年构成比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糜烂性食管炎分别为55.1%、14.1%、6.6%、9.6%、3.5%、4%,后5年分别为29.9%、12.4%、17.5%、7.3%、2.2%、0.7%;消化性溃疡发病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x2=42.146,P<0.001);胃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x2=29.660,P<0.001);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式前5年构成比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分别为75.6%、17.7%、6.7%,后5年分别为74.5%、8.0%、17.5% 其中内镜下治疗前5年22.6%,后5年82.5%:内镜治疗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x2=350.111,P<0.001);介入治疗明显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x2=29.66,P<0.001),手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十年鄂西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旧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但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病率明显降低,胃癌发病率略有增高.治疗方式依旧以药物治疗为主,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1992年,在成都成华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1365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队列.2007年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第2次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1061人.本研究对该1061人15 年前后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①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年龄越大,升高幅度越明显.舒张压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增幅呈U字形:45~54岁组增加的幅度最小.②2007年与199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2007年50~64岁组 vs.1992年50~64岁组),无论男女两性,收缩压均明显增加,且男性收缩压的增加幅度大于女性;对于舒张压,男女两性均增加,但女性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增加,其中男女两性均是年龄较小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幅最大,但年龄较大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④15年间高血压总的患病率男性由13.2%增加到51.2%,女性由14.0%增加到45.1%;在相同的年龄组(2007年50~64岁组 vs.1992年50~64岁组),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升高,但各年龄组之间升高趋势不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年龄较小组别增加幅度最大,但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鄂西北地区近十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 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及治疗方式的变化.方法 分析2001~2010年鄂西北地区三家三甲医院确诊的1 005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五年构成比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糜烂性食管炎分别为51.1%、14.1% 、6.6%、9.6% 、3.5%、4.0%,后五年分别为29.9%、12.4%、17.5%、7.3%、2.2%、0.7%.消化性溃疡发病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χ2=42.146,P<0.001);胃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χ2=29.660,P<0.001).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前5年构成比分别为75.6%、17.7%、6.7%,后5年分别为74.5%、8.0%、17.5%;其中内镜下治疗前5年22.6%,后5年82.5%.介入治疗明显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χ2=29.660,P<0.001);手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治疗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χ2=350.111,P <0.001).结论 近十年鄂西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旧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但消化性溃疡岀血发病率明显降低,胃癌发病率略有增高.治疗方式依旧以药物治疗为主,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病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