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近期镇痛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口服,每晚1次,每次5 mg,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取穴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选用Pathway疼痛及感觉评估系统配置的圆形刺激器,当刺激器加热至54.5 ℃时发放可调节脉冲热刺激,单个脉冲热刺激其脉宽为0.3 s,刺激间隔10 s,每个穴位连续刺激5次后换下一穴位,各穴位循环交替刺激,共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伴随症状评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量表(MSQ)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1.27±0.13)次/月]、头痛持续时间[(2.51±0.22)分钟/次]、疼痛VAS评分[(0.43±0.08)分]、头痛伴随症状评分[(0.21±0.20)分]、MSQ功能受限评分[(79.0±10.2)分]、功能障碍评分[(82.6±10.3)分]及情感评分[(85.2±10.5)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其心率、血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热痛刺激部位无感染、红肿等异常表现。 结论 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并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副反应少,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脑及局灶性缺血动物模型可见血浆内皮素 (ET)升高 ,提示ET对脑缺血发病过程有作用 ,但对这一结论仍有争议。血浆ET 1水平与卒中发病机制、血栓栓塞复发及其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以酶联免疫法测定1 0 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ET 1水平 ,并与 1 0 1例志愿者作对照 ,旨在确定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或病因是否会对ET 1有影响 ,以及ET 1水平改变是否有助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或血栓栓塞的复发预测。患者在入院时 (卒中后 2天内 )、卒中后 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了神经功能检查及ET水平…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应用硫酸镁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6年7月~2001年7月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多发脑梗死后痴呆(MID)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人们就认识到中风是痴呆的重要原因。但对其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作者对中风后痴呆的发生率及发生痴呆的一系列潜在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者根据既定的方案 ,对每个入院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 ,进行神经病学、机体功能及认知方面的检查 ,同时还行 ECG、血象、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及头颅 CT、胸 X线片等辅助检查。对中风后 3个月仍幸存的患者进行随访。征得患者同意后 ,进行下列检查 :确定患者的机体功能及认知状态 ,进行血象、血生化、CT、阿朴脂蛋白 E(apo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型检查。血管性痴呆根据 N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