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外科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难治性GB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DFPP治疗,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Hughes评分及MRC标准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MR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RC评分及Hugh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DFPP是治疗难治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2.
3.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病例,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公告,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治、防控措施。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周要去医院透析治疗2次或3次,去医院透析会增加2019-nCoV感染的概率,不去医院透析会导致毒素积累,容量负荷增加,脏器受损甚至导致病人死亡[1]。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在医院领导部署下对病人、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现状,为透析病人RLS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35例进行RLS现状调查。RLS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RLS的患病率为18.5%(n=25);单因素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RLS病人与非RLS病人在性别、高血压、皮肤瘙痒、透析时间、血清镁、血清铁、甲状旁腺素、血清磷等人口学和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发生显著相关,分别为每日饮酒(OR=2.832,95%CI=2.023~3.378),血清铁(OR=1.560,95%CI=1.274~1.740),血清镁(OR=1.927,95%CI=1.792~2.219),女性(OR=1.307,95%CI=1.187~1.534)。[结论]每日饮酒、血清镁、血清铁、女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三级医院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和需求,为湖北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28所三级医院的239名血液净化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3%的护士认为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希望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血液净化患者的管理、血液净化患者的监护与急救技术、血液净化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实践技能、血液净化的质量管理与操作规程等;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是没有培训的信息和机会、领导不支持、单位经费不足等;209人(87.4%)选择课堂理论讲授与专科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论 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相关领导应该重视专科护士培训,为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鄢建军  童辉  刘蔚  刘慎微  吕永曼 《护理研究》2008,22(10):899-900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对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对照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次透析时血流速度、血泵前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结果]观察组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血泵前平均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的护理干预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8.
热敷加喜疗妥对维护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建军  杨瑞童辉 《现代护理》2005,11(17):1433-1434
目的探讨应用热敷加喜疗妥维护动一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热敷加喜疗妥和33%硫酸镁湿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55.9%)、显效11例(32.4%)、有改善3例(8.8%)、无效1例(2.9%);对照组痊愈8例(23.5%)、显效6例(17.6%)、有改善9例(26.5%)、无效11例(32.4%)。结论热敷加喜疗妥对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优于硫酸镁湿热敷。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89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7.3±12.5)个月.89例患者中发生隧道渗血2例(2.2%);导管位置不良4例(4.5%);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19.1%).其中细菌感染12例,真菌感染5例;导管内血栓形成6例(6.7%),上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1.1%);导管cuff脱落3例(3.4%).提出护理上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严格无茵操作,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和封管剂量,督促患者遵医服药和定期复查,对预防、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