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最终108只完成实验。将这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和FES组,每组36只,每组再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治疗1、3、7和14d四个亚组,每亚组9只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以表面电极刺激瘫痪侧前肢,治疗强度(约4~5mA)以引起瘫痪侧出现伸腕伸指动作为准,每日1次,每次治疗15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SVZ的BrdU+/GFAP+、BrdU+/DCX+、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的动态改变。 结果 治疗第7天和第14天,FES组的mNSS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单独行运动功能项目的评分比较,FES组的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天达到高峰;FES组BrdU+/GFAP+阳性细胞数目表达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DCX+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在治疗第14天时FES组阳性细胞数目均高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NeuN+仅在治疗第14天时有少量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S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可促进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上调与神经再生有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但是关于FES是否直接影响缺血梗死后大鼠神经再生未见具体报道。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刺激组,FES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1d、3d、7d、14d四个亚组,模型成功48h后 FES组瘫痪侧前肢开始给予FES刺激,2次/d,10min/次,间隔10min。模型成功48h后给予腹腔注射BrdU(50mg/kg),2次/d,间隔4h。采用mNSS评分量表行功能评定,免疫荧光双标法动态检测缺血侧SVZ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动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SVZ与NSCs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Wnt3蛋白表达变化。设置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第7d和14d,FES组的行为学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 ,BrdU /GFAP 阳性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d及14d明显增加(P<0.05);BrdU /DCX 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且逐渐趋向缺血纹状体,在治疗第14d时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 /NeuN 仅在治疗第14d时有少量表达,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SVZ的Wnt3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点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第7d、14d时间点上FES组大鼠Wnt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 结论:梗死后48小时开始给予FES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可能与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脑梗死早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安慰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同时辅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组电极放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但治疗期间无电流输出。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经3周治疗后,发现电刺激组FMA、PASS、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3.0±1.9)分、(19.5±2.4)分、(14.1±4.0)分和(43.2±5.2)分提高至(23.4±1.8)分、(30.1±1.0)分、(35.7±4.9)分和(83.4±3.8)分;安慰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10.3±2.6)分、(16.4±3.5)分、(12.7±5.2)分和(40.4±7.2)分提高至(16.2±2.6)分、(24.3±2.8)分、(24.2±6.9)分和(66.8±7.0)分;并且电刺激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安慰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FAC分级也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选患者FMA、PASS、BBS评分与MBI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0.644和0.917,均P<0.05)。 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是一种使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正常行走模式有序刺激步行相关肌群,以改善行走功能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的优点,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治疗联合使用。随着助行FES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规范化使用、同质化治疗则日显突出。本指南是国内助行FES应用领域的专家在已发表的《助行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引导临床的规范化操作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存活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采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3]. 临床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一种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4-6],临床应用时多以单通道或双通道FES为主.近年来,多通道FES临床报道日益增多[7-9].本文就多通道 FES及其在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做一介绍,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