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 (hypertensivecrisis)是指动脉血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 ,可危及生命 ,必须及时处理。1 1 高血压急症和次急症 从治疗角度高血压危象分为急症 (emergency)和次急症 (urgency)。①高血压急症 :是指需要立即降低血压 (1小时以内 ,但不必达到正常范围 )的高血压危象 ,多采用静脉途径给药 ,以预防和减少靶器官损害。②高血压次急症 :是指可在数小时内降低血压的临床情况 ,一般仅有轻度或无靶器官损害。血压过高可导致靶器官损害 ,尽管血压水平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身对照开放试验和随机单盲试验观察非洛地平治疗原当性高血压的效果,结果显示非洛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90% ̄100%,副作用轻而少,服用方便,是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诊断学教学改革前景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又是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技术在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教学改革带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思路和新机遇。本文就在诊断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尝试,从多媒体教学、试卷分析和题库建设三个方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血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过去的2005年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全文)正式发表;发表重要的临床试验有ALLHAT亚组(欧洲高血压年会,ESH)、VALUE亚组(ESH)、ELSA亚组(ESH)、CAMELOT亚组(美国心血管病年会,AHA)、FEVER(ESH)、ASCOT-BPLA(欧洲心血管病年会,ESC)、ASCOT-UA亚组(AHA)和ACTION亚组(ESH)等。提出的热点问题有高血压新定义、高血压指南“解读”、降压与冠心病和联合用药方案等。  相似文献   
6.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和双室 (BiV)同步起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左室基底部 (LVB)起搏相比较 ,明确双部位起搏是否优于单部位起搏。 15例患者中病窦综合征 8例、Ⅲ度房室阻滞 7例。分别行RVA、RVOT、LVB、RV Bi、BiV起搏 (VVI,6 0~ 90次 /分 ) ,测定心输出量 (CO)和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和QRS波时限 (QRSd)。结果 :①与RVA起搏相比 ,RVOT、LVB、RV Bi、BiV起搏CI分别增加了 7.5 %、11.3%、15 .5 %和 17.2 % ,PCWP分别降低了 14.9%、10 .3%、2 1.7%和 2 0 .0 % (P均 <0 .0 1)。②RV Bi、BiV起搏较RVOT、LVB起搏的CO、CI增高而PCWP降低 (P均 <0 .0 5 )。③RV Bi与BiV起搏、RVOT与LVB起搏之间CO、CI和PCWP无显著差异。④RVOT、RV Bi、BiV起搏的QRSd(分别为 12 8± 11,111± 16 ,10 3± 13ms)较RVA起搏 (146± 18ms)时显著缩短 (P≤ 0 .0 0 1) ,而LVB起搏 (142± 15ms)与RVOT、RVA起搏时无显著差异。结论 :RV Bi起搏和BiV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部位起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部位起搏 ;双部位起搏的QRSd也比单部位起搏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的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的梗死部位、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抬高的最高值和QTd及J波.结果:单纯下壁梗死的发生率存活组大于死亡组(P〈0.05);〉13个部位梗死的死亡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T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QTd值大于存活组(P〈0.05),J波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3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值、QT以及J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建开放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实施研究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本文探讨了研究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特点,并介绍了研究型教学法在我校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学生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窄QRS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双心室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6例窄QRS波CHF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治疗,所有病例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导线至心脏静脉,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等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75%,心功能从Ⅲ~Ⅳ级(NYHA分级)改善为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1±0.11)%提高至(0.38±0.10)%,P0.05,每搏输出量从(74±8)ml提高至(96±4)ml,P0.05,二尖瓣反流面积从(8±4)cm2减少至(6±3)cm2,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虽有缩小趋势但没有显著差异[(69±7)mmvs.(68±9)mm;(59±10)mmvs.(56±11)mm]。结论: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对某些窄QRS波CHF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高盐负荷后血压显著升高;高盐饮食后,SS组血浆vWF水平显著升高,血、尿NO含量显著减少,而SR组在盐负荷前后变化不著;血浆ET-1在盐负荷前后SS组与SR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部分血压正常个体表现为血压盐敏感性且存在显著的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血压正常盐敏感者在高盐负荷时血浆vWF显著升高而血、尿NO含量显著减少,提示血压正常盐敏感者存在高盐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