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时肺动脉血红素氧化酶(HO)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23只健康成年雄性杂种家犬随机分为PTE3h组(A组)、PTE8h组(B组)、PTE24h组(C组)和对照组(D组)。经右颈静脉置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犬PTE模型,股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肺血流动力学变化。实验终点处死实验犬取肺动脉,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犬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在栓塞成功后即刻均明显升高,与栓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栓塞后1h开始均明显下降(P均〈0.05),并呈下降趋势,约4~5h后趋于稳定,栓塞8h点与栓塞前相比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D组肺动脉未见HO-1表达;栓塞后各实验组可见HO-1表达,且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HO-1表达逐渐增多,以栓塞24h表达量最明显(P均〈0.05)。结论PTE后HO-1表达增加,同时升高的肺动脉压力下降,提示HO-1在PTE时与肺血管舒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药静点配合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静点;治疗组给予西药静点配合自拟中药方灌肠。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腹痛、腹泻、腹胀、粘液便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静点配合自拟中药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9年,席卷世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恐慌,导致谈“甲”色变的程度。随着甲流患者的增多,临床上呈现出甲流的多样性。因此,对于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最终确诊为甲流的情况明显增多,并且对于这种患者进行的甲流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之而来的是把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其他疾病误诊为甲流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下面介绍1例把肺小血管炎误诊为甲流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褪黑素(MT)能否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布比卡因脊髓神经毒性。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组)、布比卡因组(B组)、褪黑素与布比卡因共处理组(BM组),各组于0 d、1 d、2 d、3 d测定最大抗伤害效应百分比(%MPE)、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估,并于给药后3 d取材,取腰膨大处脊髓组织进行HE、尼氏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和神经元存活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水平,ELISA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铁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GPX4、4HN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B组%MPE升高,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空泡增多,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重,线粒体缩小,双层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消失或断裂,ROS、MDA、铁含量增多,GSH降低,4HNE蛋白表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BM组%MPE降低,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损伤较轻,脊髓组织空泡减少,存活神经元增多,线粒体损伤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DTM培养基对皮肤癣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将临床常见的8种皮肤癣菌、9种非皮肤癣菌和11份临床皮肤病皮屑标本接种于DTM培养基及2种改良DTM培养基上,28℃培养7d,每24h观察一次菌落生长及三种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结果皮肤癣菌中除紫色毛癣菌外均可使原DTM(橙黄→红色)和溴百里酚蓝改良DTM变色(土黄→深蓝),而紫色石蕊改良后DTM无颜色变化。其中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与絮状表皮癣菌在溴百里酚蓝改良DTM上培养3d变色明显,而在原DTM上需培养4d才会出现明显颜色变化;非皮肤癣菌致DTM变色均需培养5d以上。结论皮肤癣菌使溴百里酚蓝改良DTM变色跨度大,肉眼易判读;且比原DTM培养基更为敏感,有利于皮肤癣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及NLRP3炎性体在布比卡因诱导N2a细胞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N2a细胞随机分为4组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C组):完全培养基培养,无任何药物干预;单纯抑制剂组(CA组):10 μmnol/L的CA-074-me预处理1h后不加任何药物处理;CTSB抑制剂预处理+布比卡因组(CA+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 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醚预处理组每天吸入1.5%异氟醚1 h,连续5 d,末次预处理后24 h制作MCAO模型。 MCAO后24 h时采用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MCAO后1、3、7和14 d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 );MCAO后9 d时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14 d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 Glu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梗死灶,异氟醚预处理组大鼠梗死体积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缩小[(26.383±3.128)%对(19.107±1.661)%;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0分),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3、7和14 d时mNSS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降低[1 d:(9.000±1.195)分对(11.500±1.414)分;3 d:(6.625±1.407)分对(6.625±1.407)分;7 d:(5.875±0.707)分对(7.375±1.407)分;14 d:(3.375±1.187)分对(5.125±1.246)分;P均<0.05]。水迷宫实验显示,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5 d时逃避潜伏期分别为(95.992±15.734) s、(70.949±14.708) s、(39.660±7.413) s、(22.692±5.778) s和(14.906±4.336)s,显著短于缺血再灌注组的(103.008±11.654)s、(94.705±14.709)s、(65.716±10.155)s、(35.240±8.553)s和(22.890±10.381)s(P均<0.05)。异氟醚预处理组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为(4.556±1.333)次和(33.014±5.223)%,显著多于和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的(2.889±1.536)次和(21.978±6.697)%(P均<0.01)。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侧海马GluR1蛋白水平分别为0.871±0.153、0.456±0.130和0.689±0.126,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F=18.329,P<0.001),异氟醚预处理组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G lu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以1:1设置病例对照组,调查发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培养阳性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到菌种,比较菌种分布。结果 共收集到163例花斑糠疹和132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花斑糠疹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与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男性、潮湿环境、多汗、油性皮肤、刺激性食物、甜腻食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花斑糠疹的危险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危险因素有多汗、油性皮肤、男性和甜腻性食物。两种疾病致病菌均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优势菌,但糠秕马拉色菌在毛囊炎中占较高比例。结论 多汗和油性皮肤是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共同的危险因素,而男性、甜腻性食物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独有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致病分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API 20C AUX系统和科玛嘉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为临床常用的酵母菌鉴定方法,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皮肤粘膜的酵母菌菌种构成,我们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