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者行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和手术策略.方法 对12例有剖宫产史的乳腺癌患者实施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所有患者的TRAM肌皮瓣应用危险因素评分均为0.5分,Ⅱ类.采用腹部倒梯形手术切口,切口上缘下距脐2~3 cm,对1例腹部纵切口瘢痕较长者采用腹直肌双蒂,其余均为患乳对侧腹直肌单蒂,并携带同侧腹直肌前鞘,对腹直肌和前鞘缺损以聚丙烯网片修补.结果 全部12例皮瓣成活,无腹部并发症发生,随访3~52个月,满意率达100%.结论 带剖宫产瘢痕者行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需严格选择病例,并要求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共15例因食管完全性梗阻、复杂食管纵隔气管瘘患者及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无法经口插管至胃内充气,采用全程CT引导下使用21G穿刺针穿刺至胃内进行充气,然后将胃壁固定至腹壁,使用T型针穿刺胃壁建立胃造瘘通道,经可撕脱鞘置入带球囊的胃造瘘管,充盈球囊,移除可撕脱鞘,完成胃造瘘.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全程CT引导下完成胃造瘘治疗,治疗成功率达到100%,医生操作时间平均31 min.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如腹膜炎、胃结肠瘘及大出血发生,轻微并发症出现6例.3例造瘘口局部感染伴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经局部清创及消毒换药后痊愈;2例造瘘口食物外渗,更换更粗的胃造瘘管(17G)并重新固定后外渗停止;1例患者在2个月时出现造瘘管脱落,当即返回医院后更换胃造瘘管成功.结论 全程CT引导下胃造瘘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分析循环中VEGF浓度在血清和血浆中的差别,及其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从20例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取血清和血浆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浓度做自身对照比较。同时分析血小板计数与血清VEGF和血浆VEGF的相关性。结果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血浆VEGF(P=0.000,Z=-3.920),血清和血浆VEGF浓度显著正相关(R=0.883,P=0.000)。血清、血浆VEGF浓度均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R=0.652,P=0.002;R=0.487,P=0.029),血浆VEGF浓度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较弱。结论由于受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血浆VEGF可能更适于监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56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80岁,平均(56±10)岁;肿瘤最大径1.5~10.0 cm,平均(4.5±2.2)cm.其中单发转移灶35例,多发转移21例,共98个病灶.患者均为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全身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且无其他脏器转移证据者.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术后每个月行肝功能、血象、肿瘤标记物检查,每3个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1次.对于随访过程中肿瘤的局部残存及复发,在可能的前提下仍行RFA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影像表现分为病灶完全消融组和病灶部分消融组2个亚组.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期及两个亚组的生存期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FA全部采用经皮途径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32例患者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后达到局部病灶完全消除(病灶完全消融组);24例患者病灶部分消除(病灶部分消融组).随访时间l0~48个月,平均(25±10)个月.死亡33例,至今存活23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95%可信区间:24~32个月).至观察终点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4%(46/56例)、71.4%(40/56例)、41.1%(23/56例).病灶完全消融组和部分消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例)和4.3%(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可以有效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对17例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TACE联合3-DCRT治疗.17例患者的肝癌原发灶均进行了3~4次TACE,间隔时间为1个月,化疗栓塞剂的组成为阿霉素50 mg、顺铂60 mg、丝裂霉素8 mg和超液化碘油5~20 ml.在首次TACE后第3天开始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灶进行3-DcRT,总剂量为56 Gy.结果 TACE联合3-DCRT治疗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率为64.7%(11/17),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外,余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3-DCRT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治疗胆囊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30例胆囊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共介入治疗110周期,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顺铂,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随访期限直至患者死亡。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3%(1例),部分缓解(PR)50%(15例),病变稳定(SD)20%(6例),病变进展(PD)27%(8例),总有效率(CR+PR)53%(16例)。1年生存率60%,2年生存率20%。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13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月。结论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胆囊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再次行TACE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连续行TACE治疗的126例肝癌患者,根据其甲胎蛋白、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ABCR评分.进一步根据ABCR评分将患者分为-3~0分组,1~3分组和≥4分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其生存期是否有差异.结果 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0.0个月,95%CI [21.6,38.4];-3 ~0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7.0个月,95%CI[32.8~81.2],1~3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95%CI[0.4~31.6],≥4分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95%CI[5.6~18.5].3组患者的生存期应用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比,其卡方值为24.00,P<0.05,证明3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R评分对我国肝癌患者是否再次行TACE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设计良好的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透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对12例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行透视下球囊扩张治疗。最大球囊直径为15mm(n=19),20mm(n=5),25mm(n=2)。对此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吞咽困难复发和并发症分别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者共接受了26次球囊扩张(平均2.2次),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75%,5例患者仅行1次扩张。7例患者在首次扩张后出现复发,随后进行了重复扩张。1例患者出现Ⅰ型食管穿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尽管球囊扩张的复发率高,透视下球囊扩张仍然是简单、安全治疗良性放射性食管狭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转移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安全性和整形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10年6月,对37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房切除术后带蒂背阔肌或TRAM皮瓣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34例,Ⅱ期再造3例;对其中15例TRAM皮瓣再造的供区下腹部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结果1例TRAM皮瓣小部分坏死,6例Ⅰ期再造术后乳房本体皮肤坏死。3例背阔肌皮瓣再造发生背部皮下血清肿;3例TRAM皮瓣下腹中段脂肪液化,无腹壁膨隆或腹壁疝发生。随访2月—72月,1例肿瘤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乳房外观评价,总体可接受度94.59%。 结论背阔肌或TRAM带血管蒂转移皮瓣再造是乳房切除术后行全乳再造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可以有效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