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王迁 《健康指南》2020,(4):54-56
当前,新冠病毒肺炎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尚无特效药治疗,只能靠我们自身的国防部队——免疫系统来剿灭病毒,最终恢复健康。医生和科学家观察到合并基础疾病而使得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病情会比普通人更加严重,死亡率也更高;另一方面,研究也发现许多危重症患者最后往往死于免疫系统不受控制的过度激活,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而此时肺部已经检测不到病毒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正>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110例扁平疣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0例扁平疣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女135例,男95例;年龄12~45岁,平均22.4岁;病程15天~3年,平均6.5个月。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手背及颈项部,数个至百余个不等,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女65例,男45例;年龄12~42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横贯性脊髓炎(transverse myelitis,TM)作为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表现之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合并症,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SLE合并TM(SLE-TM)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3至2013年的住院和门诊随访病例,对SLE合并T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并与43例北京协和医院同时期住院无脊髓受累SLE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SLE-TM患者中18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13~70岁)。17例患者存在双下肢肌力下降,13例存在感觉平面,15例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合并视神经炎。18例患者进行脊髓核磁检查,16例有脊髓异常信号。19例患者抗核抗体均为阳性,仅3例进行了血和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抗体检测,其中2例血水通道蛋白-4抗体为阳性,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均为阴性。SLE-TM患者伴发热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比7.0%,P0.05);而伴光过敏患者少于对照组(5.3%比27.9%,P0.05);SLE-TM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比55.8%,P0.05);其余自身抗体(包括抗磷脂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患者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其余均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2 mg·kg-1·d-1)治疗。15例单独应用环磷酰胺治疗,3例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6例患者有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TM是SLE的严重并发症,可明显影响患者功能。各节段脊髓均可受累,其中以胸髓多见。早期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多系统纤维化、小血管病变、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目前其病因尚未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可能有血管病变、炎性反应、纤维化、自身免疫四大机制参与并相互作用。在研究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探索新药治疗效果时需要用到动物模型来模拟病理生理过程,而每一种模型都有其特点却又不完美。本文将根据建模方法分类介绍一些经典的和创新的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应用价值,为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7岁.因发热、腹痛1个月,突发左上肢无力、肌酐升高10 d于2008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2008年9月21日大量服用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约100 g.3 d后突发高热39℃,伴左腹部剧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外院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无效.此后患者每日均有发热及腹痛,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6.83×109/L,中性0.79,Hb 92 g/L,血小板97×109/L;血肌酐94.4~112.2 μmol/L;凝血功能:APTT76.7 s;腹部X线片示多发气液平,不全肠梗阻;腹部CT示脾内、左肾片状略低密度影,考虑为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包括动态进展、专题讲座和大会发言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密切贴近临床,参会代表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2008年北京风湿病年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目前我国风湿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硬化症(SSc)的诊治现状,进一步规范国内临床诊治及为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思路和方向。方法 2008年北京风湿病年会期间以问卷形式对参会医师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医师的工作经验,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对预后的判断。同时比较有经验的医师(诊治例数>10例/年)以及少经验的医师(诊治例数≤10例/年)诊治选择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0份,大多数为风湿科专科医师(78.4%)。少经验的医师共126名,有经验医师122名。大多数医师(84.3%)知晓甲褶微循环,认为甲褶微循环能够反映SSc患者周围循环(82%)及对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帮助(81.2%),但只有19.5%的医师所在医院能够进行该项检查。有经验的医师对甲褶微循环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少经验的医师。对于单纯皮肤受累的SSc患者,有经验的医师更倾向于选择青霉胺(58.8%)。绝大多数医师认为对于出现肺间质病变(80.5%)以及肺动脉高压(69.5%)的SSc患者需同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只有32.2%的医师诊治过肾危象的患者;51.4%的医师认为肾危象时应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而少经验的医师中只有36.7%选择应用ACEI类药物,显著少于有经验的医师(63.3%)。对雷诺现象的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类、内皮素受体抑制剂以及前列腺素的选择方面,有经验的医师(84.2%、45.0%、60.8%)明显高于少经验的医师(72.9%、33.1%、44.9%),其中对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及前列腺素的选择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SSc对风湿科医师而言仍为非常见疾病。虽然作为已开展很久的检查方法,甲褶微循环并未在风湿科临床医师中得到广泛的认识和应用。尽管医师对单纯皮肤受累的治疗选择不一,但对合并肺间质病变和/或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倾向于积极的联合治疗。中国的系统性硬化症诊治与国外经验尚不一致,需要更多的循征医学数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膜突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相关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纳入参加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STAR)的SSc患者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膜突蛋白抗体.分别根据高分辨CT特征、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病程的差异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之间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吸光度值).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SSc-ILD组的抗膜突蛋白抗体滴度(0.156±0.062)高于无ILD组(0.107±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c患者中,检测抗膜突蛋白抗体对于诊断其合并ILD的敏感性为44.0%,特异性为91.7%(Kappa=0.2,P=0.022).肺高分辨CT上具有蜂窝样变、小叶间隔增宽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征的SSc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上述特征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总量(TLC%)减低组的患者中,该抗体的滴度(0.172±0.067)高于正常组(0.133±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减低组患者的抗体滴度(0.153±0.580)亦高于对照组(0.120±0.3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增高组与正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病程≤5年组与>5年组的抗膜突蛋白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但ILD病程≤12个月者的抗体滴度(0.182±0.073)显著高于病程>12个月者(0.138±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抗膜突蛋白抗体在SSc相关的ILD患者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能为揭示SSc-IL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在SSc患者血清中检测该抗体对于早期筛查和评估ILD的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4例W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发病年龄(45±15)岁(18 ~81岁);确诊时间是(140±72)个月,3个月以内确诊率29.4%;首发临床表现多为肺(41.1%)、鼻(38.2%)、眼(11.7%)、头痛(11.7%)、耳(8.8%),非特异症状如发热(26.4%)等亦不少见;全部临床表现多为肺部(76.4%)、鼻(73.5%)、肾脏(67.6%)、眼(58.8%)、耳(47.0%);神经系统及口腔症状亦不少见,分别是41.1%、20.5%.实验室检查C-ANCA及PR3阳性率61.7%,P-ANCA及MPO阳性率20.5%,ANCA阴性率11.7%,P-ANCA阳性及MPO阴性1例(2.9%),C-ANCA阳性并PR3及MPO均阳性1例(2.9%).肺部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多为结节或肿块(34%)、索条影(20.5%)、空洞(17.6%)、斑片影(17.6%);典型病理三联征表现1例(4.3%),出现典型病理中二联表现10例(43.4%);在入院前误诊为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误诊率为2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50%;入院后给予激素和环磷酰胺正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难治型给予血浆置换、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好.结论 WG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变化迅速,容易误诊误治;早期积极运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