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和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9例使用PTFE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穿刺时机、穿刺位点、穿刺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经验,并分享自己的护理体会,以供在临床工作中借鉴。结果:9例患者中2例采用PTFE人造血管“J”型搭桥术,7例采用“U”型搭桥术。经过精心护理,PTFE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3例,3年的1例,25个月的1例,2例使用不足1年死亡(死亡前人造血管正常使用),2例分别于使用9、13个月时因血栓形成行取栓术,术后仍在使用。结论:合适的使用时机、正确的穿刺点和穿刺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PTFE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已明显提高,然而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情况却没有得到重视.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163例,以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社会同归现状及临床资料,用"SF-36量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牛活质量,比较社会回归级别不同的血液透析患者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与结论:社会回归1级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9.2%,2级占26.4%,3级占53.4%,4级占11.0%.随着社会回归级别的增加,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逐级增加,各级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特别是所占比例最大的3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情绪、社会因素的影响.说明血液透析患者社会回归情况欠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 ,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以年轻女性多见。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患者极易发生霉菌感染。 1 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9月我院共收治SLE 1 6例 ,发生霉菌感染 1 2例。因此 ,预防SLE患者感染霉菌极为重要临床资料1 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9月我院共收治SLE 1 6例 ,男 2例 ,女 1 4例 ,发生霉菌感染 1 2例。其中 ,发生霉菌感染前已有细菌感染 1 0例 ,无细菌感染 6例 ,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 8例。2 原因分析2 1 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186例首次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病儿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实验组病儿除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外,进一步为家长讲解留置针的特点与优点,穿刺的方法,家长在穿刺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比较两组病儿家长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7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家长对儿科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0例SLE患者及30例对照血浆OPN、IL-18的水平,以分析其与SLE的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OPN、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脏器损害者(P均〈0.01);SLE活动期亦高于非活动期(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PN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r=0.331,P〈0.01);血浆OPN及IL-18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573,P〈0.001;r=0.315,P均〈0.01);与24h尿蛋白定量亦呈正相关(r=0.532,r=0.403,P均〈0.01);而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72,P〈0.01;r=-0.398,P均〈0.01)。结论:OPN、IL-18可参与SLE的发病,与SLE的肾脏损害、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OPN、IL-18可以作为诊断SLE活动性及LN诊断的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最终克服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处理的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途径。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材料:实验于2006-04/2006-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以45只Wistar大鼠为供体,45只SD大鼠为受体,行颈部心脏移植45例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次,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方法:对照组、未经他克莫司处理组及他克莫司处理组移植前7 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他克莫司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别测定移植后SD大鼠与Wistar大鼠及第3品系Lewis大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受体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心肌病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含量变化。 结果:①未经他克莫司处理组大鼠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1),他克莫司处理组大鼠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进一步延长(P < 0.05)。②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为供者特异性。③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代表Th1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代表Th2的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同种异体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他克莫司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加强这种免疫耐受,且这种耐受是供者特异性的。其可能主要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类型(Th1至Th2的免疫偏移)、诱导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T细胞失能等途径来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支原体培养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疑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病人1 236例,对其支原体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36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316例(25.57%),其中解脲支原体(Uu)245例(19.82%),人型支原体(Mh)10例(0.81%),Uu+Mh混合感染61例(4.94%);女性病人Uu和Uu+Mh阳性率分别为27.05%、6.54%,均显著高于男性的7.46%、2.19%(χ^2=69.79、11.58,P<0.05)。Uu对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6.53%、17.96%、15.92%;Uu+Mh只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耐药性较低。2011、2012年Uu对抗生素耐药率较2010年有所下降,而Uu+Mh耐药性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支原体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行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6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3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证实7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5例为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随访11个月~12年9个月,肿瘤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心悸、出汗、血压升高、腰痛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诊断,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nephrin在2型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脏组织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0只)和模型组(DKD组,30只),DKD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空腹状态下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NC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继续喂养8周。于8周末检测两组24 h尿清蛋白(UAL)、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肌酐(Ucr),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检测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nephrin、BMP-7、CTGF、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KD组大鼠UAL、GSI明显升高,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BMP-7表达下调,而CTGF及TGF-β1表达上调,差异均有显著性(t=3.20-41.17,P〈0.01)。光镜下观察,DKD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电镜下观察,DKD组大鼠肾脏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消失,足细胞损伤。结论 DKD 大鼠肾小球存在足细胞损害,其机制可能与 BMP-7 表达下调及 CTGF、TGF-β1 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亦不断上升,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已经引起患者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综合评价透析效果的可靠指标。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与集体化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集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调查简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KDQOL-SFTM)评价2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结果与结论:干预后2组患者SF-36及KQQOL-S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试验组患者SF-36体能影响、整体健康、情感状态、情感影响、社会功能、精力等6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水平(P<0.01);试验组患者KQQOL-SF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提示个体化干预及在个体化干预基础上进行集体化干预均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后者能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