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针对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预防脑卒中发作。经过60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该项手术技术业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这样一项成熟而稳定的手术方法,为何在我国难以开展,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在此发表一些个人之管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串联性病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荐开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受卫生部委托迅速组建了以神经外科为主的抗震救灾医疗队,于5月13日晚抵达绵阳市,与绵阳市的医护人员一起开展伤员救治工作。抗震救灾医疗队根据地震灾后的伤情———多发颅脑损伤的特点,对伤员进行分类处理及救治工作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骨科医院和绵阳市中医院共收治颅脑外伤53例(3家医院分别为28、24、1例),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为5~67岁,平均41.5岁。有22例为复合伤,尤以四肢、脊柱和头部复合伤居多,其中危重患者17例,均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对伴有意识障碍的17例危重患者优先行头部CT扫描,而对病情相对较轻的其余36例,先进行清创、输液等对症处理,再行头部CT扫描。53例颅脑外伤中,脑内血肿6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2例,脑挫裂伤伴颅骨凹陷性骨折3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其余26例为颅底骨折、脑脊液漏、颅骨骨折及头皮裂伤。1.2伤情分类分类标准:轻型:伤后短暂性昏迷,但<0.5h;或虽无昏迷而有逆...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rcine anti-human lymphocyte globulin (P-ALG)plus cyclosporine A (CsA) therapy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Methods Forty-eight SAA patients (31 males, 17 females) including 17 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s (vSAA)were treated with ALG plus CsA between 1999 to 2009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outcom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or early mortality, response rate and quality, survival rate, toxicity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median age was 28 (13 -64) years. The interval 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 was 45 days. The median neutrophil count at diagnosis was 0. 178 × 109/L. Overall response was 83.3% (54.2% complete, 29.2% partial) with a median time of 90 (23 -380) days. 10.4% died of infection within 30 days mainly of fungi infection. Only 1 patient relapsed 2 years after treatment. No clonal disease was found. The 1.5-year survival rate was 87.5%. vSAAs had less response, higher early mortality and less survival (64.7%, 29.4% and 51.8%,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at of SAA (93.5% ,0, 100%, respectively, P < 0. 05). Groupe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gender, intervals betwee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e-existing infections had similar response. The main side effects were fever and skin rash (52.1%), serum sickness(16. 7%), impaired liver function(60.4%)and hemorrhage(2.1%). No treatment-related mortality was found. Conclusion P-ALG plus CsA is an ideal and well tolerated treatment for SAA but not for vSA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对无症状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神经内科(120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80例)收治的无症状性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0例(单侧狭窄率≥70%,对侧狭窄率30%),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中随机数生成器将患者随机分为支架+药物组及单纯药物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行头部MRI、头颈部CT灌注成像检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并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出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 TTP),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灌注参数的变化,并对认知功能与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197例(1例患者死于肺癌,另2例患者电话失访),1年后复查头部MRI,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2)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Mo CA评分,单纯药物组分别为(22.2±3.4)、(22.2±3.4)分,支架+药物组分别为(22.0±3.3)、(24.9±2.8)分,随访1年,支架+药物组患者认知障碍改善程度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760,P0.01)。(3)随访1年,支架+药物组与单纯药物组的r CBV及r CBF均无改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单纯药物组r MTT分别为(1.25±0.11)、(1.27±0.14),支架+药物组r MTT分别为(1.27±0.16)、(1.08±0.07);单纯药物组r TTP分别为(1.35±0.23)、(1.36±0.24),支架+药物组r TTP分别为(1.35±0.20)、(1.07±0.04)。支架+药物组r MTT及r TTP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541及156.151,均P0.01)。(4)支架+药物组治疗前后Mo CA评分的改善与r MTT及r TTP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61及-0.735,均P0.01)。结论单侧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于通过改善脑血流灌注而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和60 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本30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一次性使用动脉瘤夹夹闭30 min和60 min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夹闭时间60 min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甚至管壁破裂。夹闭30 min组和夹闭60 min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324.00,P=0.045)和重度损伤率[0%(0/30)比20.0%(6/3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夹闭时间60 min比30 min对血管壁的损伤更重,术中应注意缩短夹闭颈动脉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胶质瘤根治性切除的疗效。方法长期随访了27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根治术后45~127个月。结果术后生存率1年为100%,2年为85.2%,3年为70.4%,4年为44.4%,5年为33.3%,6年为14.8%,7年为14.8%,8年为11.1%,9年和1O年生存率达3.7%。结论大脑半球胶质瘤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脑胶质瘤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