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比较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医院信息系统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69例,根据抗栓方案不同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280例,双通道抗栓组201例,单药抗凝组419例,未抗栓组26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总结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未抗栓组非甾体类消炎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组,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明显低于单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栓组较双联抗血小板组、双通道抗栓组、单药抗凝组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和单药抗凝组非致死性出血事件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明显高于单药抗凝组,双通道抗栓组非致死性出血事件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双通道抗栓组、单药抗凝组呼吸道出血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单药抗凝组呼吸道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双联抗血小板组与双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上市的同类型试剂盒在临床诊断检测性能方面的等效性,并针对其性能的可接受性做全面的评估。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并被怀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收住院的患者,以及定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浆或血清。从中选出240例患者作为该临床研究的样本,按照平行分组和设置对照的实验原则,比较国产与荷兰两种H-FABP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和相关性,同时针对国产H-FABP试剂盒检测实施了精密度试验、回收试验、抗干扰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利用有关的智能软件来分析相关的试验数据,针对其临床检测的性能做完整的评估。结果在全自动免疫分析测定仪的检测精度范围内,国产与荷兰试剂盒测定H-FABP值的相关系数R=0.96(P0.001)。对于国产试剂盒来说,其检测H-FABP的批内变异系数为5.7%~8.2%,批间变异系数为3.9%~4.1%,而回收率为91.1%~105.7%。并且,当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不相同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57%~2.39%;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20.71%~7.47%。当TG的浓度不相同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6.66%~10.13%;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5.07%~10.91%。当溶血血红蛋白的浓度不相同时,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18%~8.16%;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27%~9.83%。结论国内自主研发的H-FABP检测试剂盒与荷兰生产的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防治现状,并评价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4239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总结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随访患者1647例,中位随访时间2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36.4个月.根据在院抗凝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老年人群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65岁以上不伴冠心病的老年体检人群568例,入组时均进行基线资料采集及血清H-FABP水平的测定,共随访7年,分析H-FABP与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全因死亡31例,无心血管死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33例。H-FABP对于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高于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并且H-FABP>3.57μg/L可能作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越高的H-FABP水平意味着越高的死亡风险。结论 H-FABP与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5.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若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则出现尿酸水平动态失衡,表现为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 mg/dl)、女性>360μmol/L(6 mg/dl),为高尿酸血症(HUA)。其中5%~19%的HUA会发展为痛风,大部分则为无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的HUA。HUA与高血压存在复杂的关系,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15%~23%[1]。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57岁,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近段弥漫性狭窄85%,第二对角支开口处局部狭窄70%。超声心动图示:二、三尖瓣,主动脉、肺动脉轻度返流。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随之发生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恶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ACS患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迅速确诊以便早期治疗,尽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可极大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各种心血管指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酶学升高/降低的动态改变[1]。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心肌坏死的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就具有很大价值。1955年KARMEN等[2]报道坏死的心肌细胞可释放出谷草转氨酶,自此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 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肌肌钙蛋白因其对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且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为重要的是它可用于疑诊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仍是AMI诊断的“金标准”。但根据心肌细胞坏死区域肌钙蛋白释放的动力学特点,它们在胸痛发作6h后方能检测到,而且除ACS外许多其他引起肌肉组织坏死的病理情况下也可释放入血,引起血中浓度升高。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一系列研究发现,与心肌缺血/坏死相关的另一指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ACS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综述其生理学特性、代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年龄、冠心病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6%vs 33.7%,P=0.0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是非高尿酸血症组的1.570倍(95%CI:1.062~2.322,P=0.024)、2.278倍(95%CI:2.278~4.902,P=0.03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