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住院的老年MS患者2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血脂、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09),与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尿素、肌酐、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无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MS患者尿素(OR=-0.27,95%CI:-0.48~-0.06,P=0.01)、Ccr(OR=1.27,95%CI:0.33~2.2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Q76~100组、Q51~75组、Q26~50组、Ccr水平显著高于Q1~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的轻度升高可能是MS肾功能受损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南蛇藤醇提物的药物毒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Kaerber法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小鼠灌胃给予南蛇藤醇提物的最大耐受量(MTD)和半数致死量(LD50);在MTD范围内,灌胃给予小鼠0.0、2.5、5.0、10.0g.kg-1南蛇藤醇提物21 d,记录小鼠毒副作用情况,观察肝脏形态及肝脏指数变化,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南蛇藤醇提物的MTD为10.0 g.kg-1,LD50为38.17 g.kg-1,95%可信限为38.14~38.19 g.kg-1。在MTD范围内灌胃给药,肝脏形态学和肝指数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5.0、10.0g.kg-1组ALT升高显著(P<0.01,P<0.001),10g.kg-1组AST明显升高(P<0.01)。结论南蛇藤醇提物最大耐受量为10.0g.kg-1,在此范围内用药对机体毒性较小,能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肥胖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另40只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率75%,将肥胖模型成功大鼠30只再随机分为肥胖组、诱导剂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诱导剂L-4F]和抑制剂组(HO-1抑制剂SnMP),每组10只,各组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持续8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自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各项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HO-1、脂联素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干预8周体质量较基线体质量增加显著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TNF-α、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胆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3.26±0.51)μg/L和(5.90±0.49)μg/L vs (8.66±0.70)μg/L,P0.05,P0.01]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4.16±0.75)μg/L和(4.62±0.52)μg/L vs (6.72±1.09)μg/L,P0.05],诱导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大(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LVEF及左心室最大压力最大变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P0.01),肥胖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0.01),而诱导剂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心肌组织HO-1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诱导剂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肥胖组和抑制剂组(P0.01);而抑制剂组与肥胖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肥胖组心肌细胞肥大、充血,心肌细胞间有较明显的纤维条索形成,慢性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剂组心肌组织也有较明显的充血、心肌细胞肥大,纤维条索形成,但是较肥胖组减轻;诱导剂组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L-4F上调肥胖大鼠HO-1与脂联素轴,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抑制心肌重构,改善肥胖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男性生理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患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住院患者430例,其中代谢综合征组22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203例。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所患代谢异常数量分为0项共存组、1项共存组、2项共存组、3项共存组、4项共存组5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总胆红素、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5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5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后发现,两项代谢异常共存组较其他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呈显著负相关(r=-0.181,-0.21,-0.155,P=0.001)。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2~0.997,P=0.04);与高血压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48,95%CI:0.940~0.999,P=0.048);与高脂血症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8~0.991,P=0.021);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53,95%CI:0.909~0.998,P=0.042)。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发现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老年男性机体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