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下肢肌力减退的预测作用。 方法横断面研究设计,选择2018年9月至10月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的95例MHD患者,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5次站立-坐下实验(5-STS)评价其下肢肌力。根据5-STS完成时间将MHD患者分为下肢肌力正常组(n=85)与减退组(n=10),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肌力减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MHD患者发生下肢肌力减退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结果95例MH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11.00~99.50 nmol/L,中位数31.23(19.90~43.30)nmol/L;5-STS完成时间为3.55 s~18.71 s,中位数9.81(7.12,12.43)s,下肢肌力减退者10例(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是MHD患者下肢肌力减退的保护性因素[OR=0.761,95%CI(0.592~0.978),P=0.033]。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3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其预测MHD患者发生下肢肌力减退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0.00%。 结论MH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普遍较低,下肢肌力减退者更为明显;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MHD患者是否存在下肢肌力减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时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自评焦虑量表,将90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为急诊入室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 观察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061,P<0.01).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可降低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术中的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使其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4.
急诊冠脉搭桥围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实施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柳娟  廖山婴  刘思纯  胡品津 《新医学》2004,35(11):679-680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经核素扫描、血管造影、钡餐、胶囊内镜、小肠镜或手术确诊.其中小肠肿瘤18例(45%),包括良性14例、恶性4例,小肠憩室9例(23%)、血管畸形5例(13%)、克罗恩病5例(13%)、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肠结核1例.结论: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憩室、血管畸形及克罗恩病较常见.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疾病的诊断率较高.对于好发于十二指肠悬肌附近的小肠肿瘤、回肠远端憩室及末段回肠的克罗恩病,小肠镜是较好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还缺乏简易有效的手段,筛选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血清学筛选重组cDNA表达文库(SEREX)方法筛选出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LST因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生长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本文总结39例LST在染色及放大内镜后行EMR及EPMR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 2年中共发现39例LST病变.其中黏膜内癌1例,锯齿状肿瘤1例.39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8个,结节混合型20个,假凹陷型1个.病变最大为35 mm×43 mm;11~20 mm 12个,21~30 mm 15个,30 mm以上12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21个,其中17个为管状腺瘤;Ⅳ型14个,其中10个为绒毛状腺瘤;Ⅴ型1个,为黏膜内癌.所有病例均行EMR或EPMR切除.结论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内镜窄带成像术能缩短检查时间.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ⅢL型或Ⅳ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无症状人群的检查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冷冻研磨获得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粉(ADMP)生物学性状,探索高纯度且保留生物活性的异种(猪)ADMP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支持及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幼龄长白猪背部皮肤,经生物酶法脱细胞、冷冻干燥后经过不同冷冻研磨程序得到异种(猪)ADMP,再由60钴辐照获得无菌异种(猪)ADMP;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异种(猪)ADMP颗粒大小及胶原形态,确定适合应用的研磨程序;通过MTT法检测HaCaT细胞和BJ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异种(猪)ADMP包被下的黏附作用,确定异种(猪)ADMP实现细胞最大黏附的浓度范围;DMEM培养液基添加异种(猪)ADMP为实验组,单纯DMEM培养液基为对照组,使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分析BJ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指数,验证异种(猪)ADMP对成纤维细胞的促迁移作用;原代表皮细胞接种在异种(猪)ADMP培养液8 d,绘制增殖曲线,检测异种(猪)ADMP对原代表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同时免疫荧光检测原代表皮细胞表面成熟与分化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进行Student′s t-检验。 结果1、2、3、5、7、10次循环研磨获得异种(猪)ADMP,肉眼可见全部为白色、无块状,其中1、2、3次循环呈较粗颗粒;5、7、10次循环呈现集中均匀趋势,粒径分布在0~12 μm之间。其中5次循环粒径(13.00±2.10) μm与7次循环[(6.00±0.96) 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3,P=0.0002)。异种(猪)ADMP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不同循环次数获得的异种(猪)ADMP均能保留大量胶原分子。BJ人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随包被浓度的增加,细胞黏附作用不断增强,浓度高于750 μg/cm2,无明显变化。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BJ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DMEM培养液基对照组培养液72 h后的迁移指数为1.21±0.10,而异种(猪)ADMP培养液基试验组的迁移指数为3.66±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02)。在异种(猪)ADMP培养液的原代表皮细胞形态统一增殖迅速,对照组出现一定比例的分化细胞,试验组与对照组第5天细胞数分别为(4.11±0.28)×105、(1.10±0.12)×10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P=0.005);第8天细胞数分别为(5.00±0.48)×105、(3.05±0.30)×10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39),增殖曲线显示试验组在接种即日培养液至第5天,一直处于指数增长期。荧光染色中异种(猪)ADMP培养液的原代表皮细胞E-cad全部表达,少量表达角蛋白10,整合素α6几乎全部强阳性,角蛋白14全部表达并有部分强阳性,Ki-67抗原表达率高。 结论通过生物酶解和冷冻研磨获得的异种(猪)ADMP对参与皮肤创伤修复最重要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其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未来可进一步应用于皮肤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在医院的诊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胸外、脑外科及显微外科的飞跃发展,对手术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将在手术室工作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诊断方法,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方法治疗LST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LST经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观察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pit)及表面微血管分型(MP),分别进行EMR、EPMR、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并分析LST的病理特点。结果在399例病人检出有LST,共407个病变。LST大小在10~80mm。LST部位在直肠128个(31.4%),乙状结肠97个(23.8%),降结肠54个(13.3%),横结肠67个(16.5%),升结肠21个(5.2%),盲肠36个(8.8%),回肠末段4例(1.0%)。LST形态呈颗粒均一型145个,结节混合型161个,扁平隆起型63个,假凹陷型38个。LST腺管开口分型以ⅢL和Ⅳ为多。405个LST经肠镜微创电切治疗,228个行EMR切除,165个行EPMR切除,12个行ESD切除,均在内镜下成功电切,另2例LST行外科手术治疗。出血发生率4.0%,术中即刻出血4例,术后3天迟发出血12例,无肠穿孔发生。LST病理结果:管状腺瘤46个(11.3%),管状绒毛状腺瘤146个(35.9%),绒毛状腺瘤181个(44.5%),增生性息肉10个(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个(4.7%),黏膜内癌3个(0.7%),黏膜下癌2个(0.4%)。术后复查肠镜无复发。结论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方法有利于检出LST,EMR、EPMR、ESD是内镜下治疗LS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