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不同年龄中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结肠镜检查的 2 17例结肠癌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 ,老年组 (>6 0岁 )、中年组 (36~ 5 9岁 )、青年组 (<35岁 )。比较不同年龄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等肿瘤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青年组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组粘液血便为主占 90 2 % ,肿瘤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男性雌激素受体 (ER)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结肠癌患病率高、结肠癌发病高峰为 6 0~ 70岁。老年人结肠癌发生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 ,分化好 ,病程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及临床内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检出率、临床、内镜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对其中老年组的80例进行1~5a(平均3.5a)的结肠镜随访,并与青中年组的138例患者相对照。结果:青年组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均明显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息肉基底宽、体积大、数量多,癌变率高。结论:大肠息肉以老年组多见,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肠息肉者尽可能镜下摘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机会。  相似文献   
3.
4.
我们对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17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总结老年人结肠癌的临床特点,以利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低清蛋白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肝硬化引起的低清(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清清蛋白低于30g·L-1的肝硬化病人46例,男性39例,女性7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rhGH,4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结束d1和4wk后血清清蛋白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变化,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清蛋白(25±s3)g·L-1,治疗结束d1血清清蛋白(31±3)g·L-1(P<0.01),4wk后血清清蛋白(33±3)g·L-1(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清蛋白(25±3)g·L-1,治疗结束d1血清清蛋白(25±3)g·L-1,4wk后血清清蛋白(24.4±2.6)g·L-1(P>0.05),2组治疗结束d1及4wk后血清清蛋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结束d1及4wk内治疗组比对照组病人精神状态、食欲、尿量、腹腔积液、肝功能等均明显改善且持续稳定,有显著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GH可以增加肝硬化病人的血清清蛋白的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其COPD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101例COPD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Y组,n=53)和运动康复组(K组,n=48)。对Y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符合家庭氧疗的患者同时进行家庭氧疗。K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颈部和上肢肌肉训练,3次/d,5min/次;(2)步行,3次/d,时间和距离不限,感到不适时停止;有家庭氧疗条件的患者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进行吸氧锻炼。对所有患者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出现病情反复者及时就近治疗。记录每例患者1年中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入组时以及1年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l)、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orcedvitalcapacity,FEVl/FVC)和6min步行距离(six-minutewalkingdistance,6MWD)。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肺功能和6MWD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运动/年后K组患者的6MWD显著长于Y组(P=0.004)。K组患者1年中急性加重的次数显著少于Y组(P=0.025)。结论:除药物治疗外,运动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对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围介入治疗间期,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辅助治疗方法 .方法 建立肝癌细胞CBRH7919的大鼠动物模型,选22只接种瘤块组织的Wistar大鼠,3周瘤块形成后全部给予肝动脉结扎.分为2组:(1)对照组(12只):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剂量组(10只):腹腔给予IFN-α(1000 000 U·kg~(-1)·qod~(-1))隔天1次,腹腔给予ATRA(10 mg·kg~(-1)·d~(-1))1次/d,于肝动脉结扎后第1天开始用药,治疗10 d后处死动物,测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VEGF、bFGF的mRNA表达,两组相比,IFN-α联合ATRA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bFGF和VEGF表达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bF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RT-PCR结果 一致,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bFGF和VEGF下降明显,bFGF表达很弱,而VEGF几乎不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为(92.5±13.9)pg/ml,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血清VEGF浓度为(69.85±20.4)pg/ml,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可见到较多的新生血管,而在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在对照组为(114±18)/HP,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为(66±5)/HP(P<0.01).肿瘤细胞凋亡的检测,两组相比,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肿瘤组织出现较大面积的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坏死细胞(Annexin V~-PI~+)显著增多,而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并明显增高.TUNEL法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蓝紫色,染色质分布不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3.74±1.57)%、(12.34±4.7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IFN-α及ATRA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提示两种作为抗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在介入治疗间期的早期联合应用,在临床防治肝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序贯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浅表型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ylori(+)浅表性胃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对照组1例因不良反应严重退出试验,其余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缓解,依从性良好。结论序贯疗法对于H.pylori(+)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套扎术(EVL)、硬化剂(ES)治疗、药物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药物组75例,垂体后叶素组35例,3天止血成功率63.3%,再出血率60%、病死率36.7%。善宁组40例,3天止血成功率78%,再出血率59%,病死率22%。硬化剂治疗组40例止血成功率80%、再出血率32.5%、死亡率12.5%。EVL治疗组90例止血成功率95.6%、再出血率17.8%、病死率6.67%。结论 垂体后叶素、善宁在控制急性出血方面有效,但短期再出血率高;硬化剂近期疗效好,止血成功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较高;EVL治疗组食管静脉根除率高,短期再出血率低,可作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围介入期应用奥曲肽治疗大鼠肝内移植瘤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移植Walker2 5 6肿瘤模型,以肝动脉结扎(hepaticarteryligation ,HAL)的方法阻断肝动脉血供,模拟肝动脉介入栓塞。分为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检测肿瘤组织血供、瘤组织VEGFmRNA表达水平、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SSTR) 1- 5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肿瘤体积分别为(0 .10 3±0 .0 4 3)cm3 、(0 .0 30±0 .0 18)cm3 、(0 .0 16±0 .0 0 5 )cm3 ,后2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 1) ,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0 .8%、84 .5 %。HAL +奥曲肽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HAL组(P <0 .0 5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Hoechst33342标记细胞数分别为36 9.7±30 .2、344 .1±2 6 .0、32 3.2±4 0 .4 ,HAL +奥曲肽组标记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其血供明显减少。HAL +奥曲肽组瘤组织VEGFmRNA表达较HAL组稍下降(P >0 .0 5 )。肿瘤组织中SSTR2 、SSTR3 表达阳性,各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0 .0 5 )。对照组、HAL组、HAL +奥曲肽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其中HAL组、HAL +奥曲肽组分别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