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健择为主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在X光监视下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将健择1000mg/m^2以0.9%氯化钠溶液(NS)溶解后每次注入1/2量,氟脲苷(FUDR)0.5g、顺铂(DDP)60mg同样以0.9%氯化钠溶液(NS)溶解后每次靶动脉注入1/2量,d2~d5予全身联合化疗,28d为1周期,完成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无CR病例,PR11例(55%),NC6例(30%),总有效率为55%。结论健择为主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能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确切疗效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8例大肠癌病人,术后3wk行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输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28例则仅予以静脉化疗6个周期,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化疗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mo,评价肝转移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肝转移率为:7.1%(2/28),对照组为:26%(7/28),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发生因化疗引起的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人。结论采用以氟脲苷为主的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时可有效减少大肠痛术后的肝转移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析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问我院收治的22例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8例缝合修补,14例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术后疝复发1例,6个月后再次手术修补治愈,2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①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止血,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治切口感染或裂开。②注意老年病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促进切口愈合。③从各方面防止腹内压升高。④合理选择切口部位及缝合材料,提高缝合技术。⑤充分术前准备,选择适宜的修补方法,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恒速持续与间歇静脉滴注脱氧氟脲苷毒副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胃肠癌术后恒速持续静脉滴注与间歇静脉滴注脱氧氟脲苷对病人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的80例胃肠癌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静滴顺铂和表阿霉素的基础上恒速持续静脉滴注FUDR 500mg/24h,持续72h;对照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间歇静脉滴注FUDR 500mg/d,2-3h/次,1~5d。化疗期间及结束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仅29例完成化疗,均在化疗后d3出现逐渐加重的口腔炎,重者无法进食,饮水;对照组40例全部完成化疗,仅2例发生以口腔炎为主的毒副反应,且程度轻,不影响进食,饮水;两组病人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时间(72h)恒速持续静脉滴注FUDR可导致较为严重的、以口腔炎为主的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管拔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以来我院行T管拔出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全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8~78a,60a以上6例,每例均2wk以上拔管,其中4例于1mo后拔管。9例均首选非手术治疗,1例拒绝插管,腹痛加重而中转开腹,8例局限性腹膜炎均立即从原T管口插入导尿管保守治疗成功。全组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原因主要与病人体质、合并症、T管材质、胆总管愈合因素和操作有关。胆漏发生后应经原窦道立即重新置引流管,置管不成功则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防应从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该术式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1999年6月~2006年12月)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术式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病人术后6例出现胆道感染症状,占10.7%,平均随访时间为36.8个月。将56例病例分为胆总管囊肿组、肿瘤组、胆石病组和胆道损伤或狭窄组,除胆总管囊肿组外,其余3组术后肝功能都显著优于术前肝功能。56例病例中,术后出现出血者1例,腹腔感染者4例,黄疸1例,肺部感染者3例,尿路感染者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例,败血症者1例,切口感染者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者1例。对比研究了同期12名既往行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而于我院再次手术的病例,均发现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以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3例)。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该术式并发症较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吻合口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的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围介入治疗间期,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辅助治疗方法 .方法 建立肝癌细胞CBRH7919的大鼠动物模型,选22只接种瘤块组织的Wistar大鼠,3周瘤块形成后全部给予肝动脉结扎.分为2组:(1)对照组(12只):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剂量组(10只):腹腔给予IFN-α(1000 000 U·kg~(-1)·qod~(-1))隔天1次,腹腔给予ATRA(10 mg·kg~(-1)·d~(-1))1次/d,于肝动脉结扎后第1天开始用药,治疗10 d后处死动物,测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VEGF、bFGF的mRNA表达,两组相比,IFN-α联合ATRA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bFGF和VEGF表达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bF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RT-PCR结果 一致,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bFGF和VEGF下降明显,bFGF表达很弱,而VEGF几乎不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为(92.5±13.9)pg/ml,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血清VEGF浓度为(69.85±20.4)pg/ml,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可见到较多的新生血管,而在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明显减少.MVD在对照组为(114±18)/HP,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为(66±5)/HP(P<0.01).肿瘤细胞凋亡的检测,两组相比,IFN-α和ATRA联合处理组,肿瘤组织出现较大面积的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坏死细胞(Annexin V~-PI~+)显著增多,而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并明显增高.TUNEL法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蓝紫色,染色质分布不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3.74±1.57)%、(12.34±4.7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IFN-α及ATRA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提示两种作为抗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在介入治疗间期的早期联合应用,在临床防治肝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在预防胃肠癌化疗过程中血液以及肝肾毒副作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的60例胃肠癌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应用氧化苦参碱600mg/d,d1-12,不加用氧化苦参碱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对两组之间的毒副作用的差异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的28例历经148次化疗,骨髓造血、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29例历经158次化疗,骨髓造血和肝肾功能有明显变化。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有效地预防胃肠癌术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温热低渗性顺铂溶液腹腔灌注化疗在胃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温热低渗性顺铂溶液腹腔内化疗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手术关腹前分别行低渗性顺铂腹腔内温热化疗(治疗组)和蒸馏水腹腔冲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6个月、1 a的腹膜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 %,对照组为15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温热低渗顺铂液腹腔内化疗能显著降低胃癌术后腹膜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Breawel通过尸检报告游离胆囊发病率为5%,但临床见到很少。作者遇到四例,报告如下:例1,女,54岁。因复发右上腹痛三年,B超示“慢性胆囊炎”而行手术。术中见胆囊与肝仅一系膜相连,逆钟向扭转270°,并与横结肠粘连。例2,女,69岁。右下腹痛一天,以“卵巢囊肿蒂扭转”入院。体检:右下腹可及10×5cm肿块,边缘光滑,有压痛。术中见“肿物”为胆囊,仅颈部与肝相连。胆囊内有多枚小结石。例3,女,81岁。因右上腹绞痛8小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