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致基因沉默和基因过表达的方法研究IER5基因与宫颈癌SiHa细胞系辐射敏感性的相关性,探讨IER5基因不同表达的细胞系对辐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构建IER5沉默及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经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鉴定成功。观察IER5基因不同表达的3种细胞系的形态;对细胞系进行4Gy的辐射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系进行10Gy的辐射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细胞系进行4Gy的辐射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周期的情况。[结果] IER5基因沉默使SiHa细胞略有增大,照射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其过表达可使SiHa细胞缩小呈圆形,并且细胞增殖速度有所减慢。IER5沉默导致辐射诱导的SiHa细胞凋亡率降低,过表达可促进辐射诱导的SiHa细胞凋亡,其凋亡在照射后48h最为显著。照射后细胞周期的G2-M期阻滞效应随IER5表达含量的降低而升高,IER5基因沉默促进细胞的增殖分裂。[结论] IER5基因与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对辐射的反应有明显相关性,IER5基因可能可提高宫颈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清肺养阴汤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36例患有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 18例 ,采用双盲法予口服克龄蒙或安慰剂 1片 /日 ,共 4 5个周期 ,测量用药前后各参数值并进行比较及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 ( 0 4 45± 0 0 36 )g降到 ( 0 36 1± 0 0 32 ) g(P <0 0 1) ,内生肌酐清除率由 ( 92 0± 5 2 )ml/min增到 ( 99 1± 4 8)ml/min (P <0 0 5) ,空腹血糖由 ( 7 0 2± 0 4 3)mmol/L降到 ( 6 55± 0 31)mmol/L(P <0 0 5) ,血清总胆固醇由 ( 6 6 6±0 2 8)mmol/L降到 ( 5 71± 0 71)mmol/L(P <0 0 1) ,血压无明显改变。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其他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大多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因此,内分泌治疗就成为乳腺癌系统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苯氧按(Tamoxifen,TAM)竞争性地与体内雌激素受体(ER)结合,拮抗雌激素作用,用于激素受体依赖型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1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1-1995年收治的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全部随访。结果 158例平均发病年龄53.14岁,平均绝经年龄48.83岁,绝经后患者占52.53%,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前组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77.22%,5年生存率为96.04%;Ⅱ期占13.29%,5年生存率为93.75%;Ⅲ期占8.23%,3年生存率为69.23%;Ⅳ期占1.27%,3年生存率为0。结论 重视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症状,争取早期诊断,严格手术病理分期,采用手术加放疗等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住院医师尽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尝试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案例教学法(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可以激发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住院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MGB2沉默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将靶向HMGB2的寡核苷酸克隆至pLKO.1 puro载体质粒构建靶向沉默HMGB2表达的慢病毒shRNA。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转染组及HMGB2干扰组,其中空转染组及HMGB2干扰组分别转染包含随机序列shRNA和靶向HMGB2 shRNA的病毒液,对照组仅行常规培养而不行任何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48 h后的HMGB2蛋白水平以评价转染效率,采用MTT法计算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侵袭和转移水平。结果 HMGB2干扰组的HMGB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构建的载体沉默HMGB2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比较,HMGB2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2干扰组细胞的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且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均低于其余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NA靶向沉默MDA-MB-231细胞中HMGB2表达效果显著,可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a和UCA1 3′UTR区域结合。在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UCA1或敲减miR-18a,在他莫昔芬耐药的LCC9和BT474细胞中敲减UCA1或过表达miR-18a,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LCC9和BT474细胞中,UCA1表达量显著高于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MCF-7细胞在0.1 μmol/L 他莫昔芬处理后,UCA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UCA1过表达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而UCA1 siRNA则显著降低了LCC9和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质粒对照+他莫昔芬组,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9.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29.0%,G1期细胞比例减少7.3%,S期细胞增加6.7%。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siRNA对照+他莫昔芬组,si-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54.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42.0%,G1期细胞比例增加9.0%,S期细胞减少6.2%。UCA1有一个miR-18a结合位点,敲减miR-18a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过表达miR-18a则显著降低了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抑制+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5.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33.0%,G1期细胞比例减少8.8%,S期细胞增加5.3%。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过表达+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47.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25.0%,G1期细胞比例增加13.3%,S期细胞减少7.9%。结论: UCA1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相似文献   
9.
鹿鳖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鹿鳖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以鹿鳖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6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4%.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中医本质是气滞痰疑血瘀,鹿鳖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森  欧水平  赵萍  李秀楠  王玉和 《中草药》2017,48(12):2425-2430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虎杖膏透皮吸收和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工艺制备虎杖普通粉和虎杖超微粉,再分别制成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吸收实验,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为考察指标比较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差异;以表观黏度、屈服应力为指标,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比较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流变性的差异。结果虎杖普通粉和超微粉的d_(0.9)分别为(210.011±3.468)、(63.496±2.570)μm,径距分别为5.412±0.055、2.913±0.117。虎杖膏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100 3±0.154 5)、(2.114 5±0.341 6)、(6.210 4±0.750 0)μg/cm~2,透皮速率分别为(0.175 3±0.022 6)、(0.234 0±0.020 2)、(0.337 4±0.051 6)μg/(cm~2·h);超微虎杖膏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4.247 9±4.875 0)、(4.399 3±0.628 7)、(6.768 6±0.728 6)μg/cm~2,分别比虎杖膏提高6.8、2.1、1.1倍,透皮速率分别为(0.815 9±0.277 1)、(0.313 2±0.043 0)、(0.393 7±0.042 6)μg/(cm~2·h),分别比虎杖膏提高4.7、1.3、1.2倍。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的表观黏度分别为34.940、8.865 Pa·s,屈服应力分别为41.211、7.381 Pa。结论超微虎杖膏与虎杖膏相比透皮吸收效果更优,且膏体细腻,黏稠度和屈服应力更小,涂展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