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及疗效。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轻中度VD的10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尼莫地平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用药前1 d、用药后2周、4周、12周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各量表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总有效率84.0%,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VD的治疗效果优于尼莫地平,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对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机械取栓组24例及联合治疗组2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各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A型)、心源性栓塞型(B型)和其他病因型(C型)。评估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和出血转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出血转化比例也更高(P0.05)。机械取栓组中,治疗后,与A型、C型比较,B型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 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房颤相关性栓塞患者中,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均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均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转化比例高于机械取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静脉溶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疗效最佳。而在房颤相关性脑栓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可能为最佳选择。联合应用疗效好于单独治疗,但出血转化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发生HPS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15 min~3 h出现症状,24 ~48 h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10% ~180%4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130%2例,急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恢复正常血流1例,大脑中动脉术后脑出血1例未行TCD检查.8例采取积极控制血压、脱水、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7例痊愈出院,1例脑出血予开颅手术,但终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HPS是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出血部位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在发病48h内血清NSE水平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6-9d和10-14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及NDS呈正相关(r=0.421,P〈0.01;r=0.415,P〈0.01);与脑出血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脑出血量和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1例,分为房颤组(n=17)和非房颤组(n=34).房颤组: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经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非房颤组: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给予0唵.9 mg/kg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则激活物(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颅脑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房颤组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为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有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比率(P<0.05).结论 在条件成熟的高级卒中中心,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睡眠情况。方法 连 续纳入2014 年5 月—2017 年5 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394 例PD患者,按照CI程度将患者分为PD不 伴认知功能障碍(PD-NCI)组(94 例,23.86%)、PD 伴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177 例,44.92%) 及PD 伴发痴呆(PDD)组(123 例,31.22%)。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 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3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情况;采用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 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对PD 伴发CI 患者的MoCA 量表总分及各认知领域评分与v-PSG 结果进行相 关性分析。结果 3 组患者性别、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DNCI 组、PD-MCI 组和PDD 组MoCA 量表总分依次明显降低,分别为(22.20±4.99)分、(17.17±4.36)分和 (10.73±4.85)分(F=143.146,P< 0.01),且MoCA 量表各认知领域评分依次明显降低(P < 0.01)。与PDNCI 组比较,PD-MCI 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均P< 0.05);与PD-MCI 组比较, PDD 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均P< 0.05)。PD 伴发CI 的患者的睡眠效率与 MoCA 量表总分及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注意力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觉醒次数与 MoCA 量表总分及延迟回忆和注意力评分均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PD患者CI发生率较高,伴发 CI 的PD 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均明显受损,总体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 加,并与总体认知功能及部分认知领域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的研究并不一致.Hackett等[1]对1977~2002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卒中后1个月内、1~6个月和6个月以上患者中PSD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和34%,总患病率为33%.PSD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PSD的研究.但目前PSD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认为,在卒中后不同时期PSD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相应的不同时期并发PSD的危险因素也并不一致,本研究就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PS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VD的100例轻中度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50例。均3个月为1疗程。于给药前1d、用药后2周、4周、12周时分别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严重程度评价(CDR)。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MMSE、CDR、ADL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痴呆患者治疗有效,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SD)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变化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06—2016-06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病科的94例PD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根据评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伴发SD组(PSQI≥5分,PD-SD组)及未伴发SD组(PSQI5分,PD-NSD组)。对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疲劳严重度量表(FSS)、UPDRSⅡ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L-39)及PSQI评分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等变化。结果 (1)94例PD患者中57例(60.64%)存在SD。(2)PD-SD组和PD-NSD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病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SQI量表评分结果显示,PD-SD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SD、使用睡眠药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PD-NSD组高(均P0.01)。(4)PD-SD组患者UPDRSⅠ评分、FS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ESS评分、UPDRSⅡ评分、ADL评分、PDQL-39评分明显高于PD-NSD组(P0.05或P0.01)。(5)32例PD患者行v-PSG监测,与PD-NSD组比较,PD-SD组总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均P0.05)。结论 PD患者SD的发生率较高;PD-SD患者SD更严重,整体睡眠质量更差;SD明显影响PD患者其他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在卒中早期常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应对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设计了全程心理干预体系对PSD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干预前后的对比观察,探讨该体系对PSD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