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现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患者均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结果:203例患者平均TC为(4.45±1.16)mmol/L、TG(1.93±2.18)mmol/L、HDL-C(1.16±0.34)mmol/L、LDL-C(2.51±0.93)mmol/L。其中,132例患者(65%)存在至少1项血脂异常。女性患者血清高TC和高LDL-C比例高于男性,低HDL-C比例低于男性(P0.05)。年龄≥60岁组患者血清TG水平高于年龄45岁组和45~59岁组;年龄45岁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最高(P0.05)。透析龄60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低于透析龄12个月组和透析龄12~60个月组;透析龄12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最高(P0.05)。HbA1c≤6%组TG水平低于HbA1c6%组;HbA1c≤6%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低于HbA1c6%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女性、年龄45岁、透析龄12个月、HbA1c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E)评价单次血液透析对右室(RV)的影响。方法入组存在透析相关低血压(IDH)的长期血液透析(MHD)(≥6个月)患者14例为IDH组,另入组无IDH发生的患者14例为非IDH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即刻(≤30min)采集患者3DSTE图像并分析获得右室容积及收缩功能参数,将透析前后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参数比较显示,IDH组的RVEF较非IDH组显著降低[(45.9±2.6)%vs(52.0±4.3)%,P0.001],单次透析后,非IDH组透析后RV纵向应变较透析前增加(P值均0.05),IDH组RVEF和RV纵向应变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单次血液透析对存在IDH的MHD患者右室功能的影响较大。3DSTE对于MHD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估、随访及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的内毒素(ET)污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上海市36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对各中心送检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标本的ET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 1 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36家透析中心共送检标本4438份;其中3790份标本(85.40%)的ET含量0.1EU/ml,482份标本(10.86%)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其余166份标本(3.74%)的ET含量0.5EU/ml。2透析中心水处理系统使用双级反渗的有14家,单级反渗的有22家;2042份单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送检标本中,76.93%的ET含量0.1EU/ml,15.48%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前者低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90.32%),后者则高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6.93%),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对不同采集月份送检标本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8月份的ET含量与全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水处理设备及季节因素对内毒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0例,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将患者分为3组,体重增长小于3%为A组(60例)、3%-5%为B组(207例)、大于5%为C组(53例),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计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 < 0.01、P < 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P < 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P < 0.001)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可能有利于维持患者正常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储水桶对血液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36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采用显色基质法对各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1月—2012年10月透析用水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6家血液透析中心2年内送检的透析用水标本数为2694份,其中2348份标本(87.16%)中的内毒素含量0.1 EU/mL,260份标本(9.65%)中的内毒素含量为0.1~0.5 EU/mL,其余86份标本(3.19%)中的内毒素含量0.5 EU/mL。36家透析中心中,使用储水桶的有19家,另17家未使用储水桶,使用储水桶的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高于未使用储水桶的透析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储水桶可显著增加血液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应加强对储水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335例。根据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 Hg]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AH组和非PAH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PAH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有129例患者发生PAH。PAH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高于非PAH组(P<0.05)。PAH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于非PAH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大于非PAH组,血钙、血红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PA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升高、血钙降低、RDW增大和TNF-α升高是MHD患者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升高、血钙降低、RDW增大和TNF-α升高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的肾皮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UUO大鼠给予螺内酯20mg.kg-1.d-1灌胃,用RT-PCR方法检测术后7、14、21dPAI-1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及药物治疗组的PAI-1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但治疗组低于UUO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通过下调PAI-1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血液透析机安全、稳定运行是日常透析治疗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需要定期进行机器的维护保养。通过对透析设备的调查,以了解透析机日常使用中故障发生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规范透析机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当前全部82家血液净化中心(室)进行透析设备的故障调研,分析故障发生的特点。结果血液透析机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水路故障大于其他故障,并且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增加;专职透析临床工程师配置不足,对于年度保养中透析机生产厂商检测内容不明确等问题较为明显。结论提高专职透析临床工程师的人员配置、业务能力以及进行规范化的年度保养能使透析治疗期间透析机的故障率下降,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进一步保障透析治疗安全,提升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年龄≥18岁,透析龄>6个月,排除曾因瓣膜疾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钙化情况。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入选的181例(男98例,女83例)MHD患者中,94例(51.9%)主动脉瓣或二尖瓣钙化,其中主动脉瓣钙化90例(49.7%),二尖瓣钙化30例(16.6%),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钙化26例(1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β = 5.52, P = 0.007)、透析龄(β = 6.99,P = 0.039)和前白蛋白(β = -12.616,P = 0.004)与主动脉瓣钙化独立相关;年龄(β = 0.085,P = 0.05)与二尖瓣钙化呈弱正相关;透析龄(β = 6.057,P = 0.002)、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β = 3.054,P = 0.008)、血红蛋白(β = -0.061,P = 0.035)和β2微球蛋白(β = 7.63,P = 0.01)与二尖瓣钙化独立相关。 结论 MHD患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多发,且以主动脉瓣钙化更多见。年龄、透析龄和低前白蛋白血症是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因素,而二尖瓣钙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贫血和高β2微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肾脏科血液净化中心269例MHD患者作横断面研究。根据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体质量增长量/干体质量×100%)将患者分为≤3.50%(79例)及>3.50%(190例)两组,分析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因素。 结果 269例MHD患者体质量增长量为(2.42±1.01) kg(0~6.33 kg),体质量增长率为(4.25±1.79)%。男性160例,体质量增长量为(2.45±1.09) kg,体质量增长率为(3.99±1.79)%;女性109例,体质量增长量为(2.39±0.85)kg,体质量增长率为(4.64±1.74)%,显著高于男性(P < 0.01)。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3.00%的患者占20%,≥3.00%且<5.00%的占50%,≥5.00%占30%。73.5%的患者体质量增长率超过3.50%。与体质量增长率>3.50%组比较,≤3.50%组的年龄(岁)(60.50±14.49比54.07±13.78)、男性比例(70.88%比54.74%)、体质量指数(BMI,kg/m2)(22.67±3.36比20.91±3.25)、残余尿量(ml)(自然对数:6.19±0.94比5.48±0.81)、干体质量(kg,62.82±10.97比56.69±10.94)及透析频次明显较高(均P < 0.05);血液透析龄(月)(41.03±41.92比58.83±43.57),β2微球蛋白(mmol/L)(31.61±9.82比38.54±10.38)及血磷(mmol/L)(1.92±0.66比2.15±0.58)显著较低(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增长率与透析龄、透析前Scr、BUN、磷、β2微球蛋白、透析期间血压下降值和下降率呈正相关,其中透前BUN、Scr、磷及β2微球蛋白经残余尿量校正后,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干体质量、BMI、透后收缩压、平均血压及残余尿量呈负相关。 结论 本组近70%患者体质量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年龄小、女性、BMI低、残余尿量少、干体质量低、透析龄长、基础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较多。体质量增长显著影响透析期间的血压变化,应加强MHD患者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