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的研究,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在深圳市产前检查或助产机构中随机选取的进行分娩的母亲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动态定量地研究麻疹胎传抗体衰减情况。结果共纳入各完成待产妇女及其分娩婴儿107对,共采集母亲血清标本107份,新生儿脐带血107份,另外在婴儿3月、5月、7月龄时采集血清标本分别为67份、46份、28份。母亲麻疹抗体阳性为79人,阳性率73.8%。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0.4%,3月龄抗体阳性率为43.3%,5月龄抗体阳性率为21.7%,7月龄抗体阳性率为14.3%。结论婴儿抗体阳性率随月龄增加而下降,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麻疹抗体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010年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H1N1病毒HA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26份标本,甲型流感阳性211份,其中H1N1流感4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有12个氨基酸碱基位点发生了有意义突变,其中6个位点位于抗原位点上;4株毒株HA基因14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变异;其中2株毒株在第180位氨基酸位点的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进化分析表明4株毒株与200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8株毒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毒株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异。HA基因145位和180位氨基酸位点变异对H1N1毒株抗原变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的A/Guangdong/ZS03/2010(H1N1)和A/Guangdong/ZS01/2010(H1N1)毒株可能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GZHY09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论从GenBank上选不同地区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互重叠的覆盖病毒整个基因组序列的12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12个基因片段,通过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参考国内外各EV71基因型的分离毒株,用MEGA4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个重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获得EV71全基因组序列,共7404个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VP1区,GZHY09株与中国大陆的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高,其中以Anhui08最高(97.7%)。结论 GZHY09属EV71病毒的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属于同一基因型,与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 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 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化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综合两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发病危险预警地图。结果 2014年2月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际发病地区全部位于研究构建的发病危险预测区域内;模型预测了疾病的空间移动趋势, 对2014年4、5月北方地区的新发疫情有准确的预警。结论 建立的模型短期预测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好, 可应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领域, 有助于早期区域预防疫情的流行及暴发。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 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 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病例96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将其分为肠道病71型(EV71)、萨克奇病毒A组16型(CAl6)、非EV71、CAl6阳性肠道病毒(N)三类,分离部分EV71毒株并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经在线比对后进行Ev型别鉴定。结果分析显示2011年广州市及周边地区HFMD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龄小于4岁的儿童,1.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5-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CAl6为HFMD的主要病原:但有24.79%的病例由其他肠道病毒(EV)型别引起。基于全基因序列构建种系发生进化树显示,所分离的6株EV71毒株与c4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2011年EV71和CAl6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病毒株分离株属于c4型,且遗传性较稳定,但存在部分其他型别Ev引起HFMD。  相似文献   
7.
张博  张定梅  熊文生 《新中医》2023,55(11):29-39
目的:系统评价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正式发表的有关清胆和胃法方药对比常规西医治疗BRG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28项临床RCT包含总样本2 177例,其中观察组1 089例,对照组1 088例。分析发现,清胆和胃法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汁反流情况、胃黏膜改善等方面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西医治疗。结论:清胆和胃法治疗BRG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更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甲型H3N2流感病毒截短型PB1-F2蛋白与人类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该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分离和鉴定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A/Guangdong/7028/2010为模版,构建pGBKT7-PB1-F2重组载体,利用Y2HGold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类通用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含诱饵蛋白基因的pGBKT7-PB1-F2重组载体,转化酵母自激活和毒性实验显示为阴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Y2HGold和Y187酵母的结合率为5.22%,符合实验要求;经筛选和验证后,得到3个与截短型PB1-F2蛋白有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分别为钾/钠ATP酶B1亚基、热休克蛋白40和白介素-2受体1亚基。结论初步推断截短型H3N2流感病毒PB1-F2蛋白可能影响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功能和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广州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NoV)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地区门急诊散发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23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NoV核酸检测并初步分型,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NoV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月份季节差异,同时对NoV阳性的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研究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NoV阳性检出率为10.60%(237/2 236),以GⅡ型为主。NoV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16.47%),7~17岁少年最低(3.6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全年都可检测到,夏季为高发季节,其中7~8月份检出率最高。NoV与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率为14.35%(34/237),其中与A组轮状病毒共感染率最高。结论广州地区NoV夏季为高发季节。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以GⅡ型感染为主,混合感染最常见为A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010年从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耐药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 194份咽拭子标本,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327份,其中H1N1流感病毒6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有16个位点发生了有义突变,3个位点和NA活性相关,其中222位氨基酸的变异位于NA活性位点上。结论成功扩增了2010年广州市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NA基因并测序,未发现H275Y耐药位点的变异。3毒株在NA活性位点222位、228位和425位等氨基酸位点处发生了变异,需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