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健康支持性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四川省农村人群的不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7个县(区)8400名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行为特征和环境等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者4270例,检出率为50.83%,标化率为37.02%,平均年龄(56.22±14.89)岁;高血压患者1498例,检出率为17.83%,标化率为7.92%,平均年龄(65.26±11.28)岁。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宿环境好、获得运动方面的健康信息和参与中等强度活动150Symbol~A@300min/周是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的共同保护因素;住宿便利(OR=0.789, 95%CI:0.649~0.958, P=0.017)、医疗服务可及性便利(OR=0.686, 95%CI:0.509~0.924, P=0.013)、对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满意为高血压人群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途径合理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对农村正常高值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对遏制农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基于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UEDVT)风险评分和UE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UEDVT风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1周、2周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E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患者治疗中开展基于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性UEDVT发生,确保安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未患脂肪肝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病影响因素,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发病密度为42.37/1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工人与技术人员(工人:HR=0.84,95%CI:0.70~0.99;技术人员:HR=0.73,95%CI:0.56~0.95)、饮茶(正在饮:HR=0.86,95%CI:0.78~0.94;过去饮:HR=0.52,95%CI:0.31~0.86)、体育锻炼(偶尔:HR=0.79,95%CI:0.68~0.91;经常:HR=0.60,95%CI:0.52~0.69)、体重较轻(HR=0.10,95%CI:0.05~0.22)、奶类及奶制品摄入>300 ml/d(HR=0.78,95%CI:0.71~0.87)、HBV感染(HR=0.77,95%CI:0.60~0.99)是NAFLD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内勤服务人员(HR=1.84,95%CI:1.46~2.31)、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元:HR=1.32,95%CI:1.04~1.66;≥5000元:HR=1.72,95%CI:1.11~2.66)、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HR=1.35,95%CI:1.03~1.76)、超重(HR=2.31,95%CI:2.08~2.55)、肥胖(HR=3.95,95%CI:3.42~4.56)、空腹血糖受损(HR=1.31,95%CI:1.17~1.47)、糖尿病(HR=1.53,95%CI:1.30~1.80)、TC升高(HR=1.37,95%CI:1.24~1.52)、TG升高(HR=1.79,95%CI:1.62~1.98)、HDL-C降低(HR=1.29,95%CI:1.14~1.45)、ALT升高(HR=1.13,95%CI:1.01~1.26)和高脂饮食(HR=1.24,95%CI:1.11~1.40)是NAFLD的危险因素,TC、TG、HDL-C、ALT、FPG与NAFLD发病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茶、体育锻炼、BMI、FPG、血脂、ALT、HBV、饮食与NAFL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彭州市项目点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分析其与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46 082名30~79岁研究对象,冬季11 634名(25.25%)进行取暖,其中8 885名(19.28%)使用清洁燃料,2 749名(5.97%)使用固体燃料;34 448名(74.75%)不取暖。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清洁燃料相比,不取暖降低总呼吸系统疾病(HR=0.81,95%CI:0.77~0.86)、COPD(HR=0.86,95%CI:0.78~0.95)、肺炎(HR=0.80,95%CI:0.74~0.86)的发病风险;固体燃料暴露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HR=1.10,95%CI:1.01~1.20),与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与没有固体燃料暴露相比,随着固体燃料暴露时长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1~19年:HR=1.23,95%CI:1.10~1.37;20~39年:HR=1.25,95%CI:1.16~1.35;≥40年:HR=1.26,95%CI:1.15~1.39)及肺炎(1~19年:HR=1.21,95%CI:1.03~1.42;20~39年:HR=1.30,95%CI:1.16~1.46;≥40年:HR=1.35,95%CI:1.18~1.54)发病风险增加(趋势检验均P<0.001);固体燃料暴露时长1~19、20~39年使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16%(HR=1.16,95%CI:1.00~1.35)。结论 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增加了总呼吸系统疾病、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18~9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研究中国成年居民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于2020-06/08采用内隐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21 168名成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成人午睡习惯和夜间睡眠时长、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得成人的身高和体重。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成人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纳入有效样本共21 168例,超重率为29.97%,肥胖率为8.90%。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城乡、婚姻、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有无慢性病、每周锻炼频率、蔬果摄入、吸烟、饮酒、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情况对超重、肥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无午睡习惯组相比,有午睡习惯组增加14.1%超重风险(OR=1.141,95%CI:1.071~1.21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确定2016年四川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率,了解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检出及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心血管病的早诊早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四川省6个县区常住居民共73 3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2016年四川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初筛高危率为21. 25%,男女性分别为23. 30%和20. 04%,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病高危率呈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史型、血压高型、血脂异常型和患病风险≥20%型的高危率分别为2. 36%、14. 87%、5. 07%和5. 18%,男性分别为2. 76%、16. 06%、5. 32%和7. 65%,女性分别为2. 13%、14. 17%、4. 92%和3. 71%,男性高于女性(P <0. 05),且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病高危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1,2和≥3的构成比依次为15. 56%,5. 15%和0. 54%。结论 2016年四川省心血管病高危初筛人群中,总的高危率及不同类型的高危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 05),血压高型为心血管病高危的主要类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不同心血管病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以单独1种为主,其次为2种,3种和4种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3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情况,分析吸烟对CO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COPD发病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与COPD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46 540名研究对象,男性当前吸烟占比为67.31%,女性为8.67%,有3 101名新发COPD,累积发病率为6.66%。控制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BMI、日均总体力活动水平、当前做饭频率、当前有无排烟装置、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从不吸烟人群相比,当前吸烟、戒烟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42(95%CI:1.29~1.57)和1.34(95%CI:1.16~1.53)。与从不或偶尔吸烟人群相比,日均吸烟量越大,COPD发病风险越高;当前吸烟类型为混吸、开始吸烟类型为混吸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79(95%CI:1.42~2.25)和2.12(95%CI:1.53~2.92);开始吸烟年龄<18、≥18岁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61(95%CI:1.43~1.82)和1.34(95%CI:1.22~1.48);吸烟时吸入口腔后即吐出、吸到咽喉部和深吸到肺部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HR值分别为1.30(95%CI:1.16~1.45)、1.63(95%CI:1.45~1.83)和1.37(95%CI:1.21~1.55)。控制多个混杂因素,校正回归稀释偏倚后,日均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和烟吸入部位对COPD发病均有影响,性别差异尤为突出。结论 吸烟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这种影响与吸烟量、吸烟类型、开始吸烟年龄和烟吸入部位等存在一定关系,控烟应综合考虑吸烟的具体特征,从而预防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