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柯坤茂  安美霞 《眼科新进展》2020,(12):1119-112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中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国家专利数据库筛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得黄芪和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标。使用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DisGeNET V6数据库、NCBI Gene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DR相关的靶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分别建立了DR-黄芪、DR-枸杞子共同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基因本体富集(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探讨黄芪、枸杞子治疗DR的机制及治疗效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果 从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筛选出49项治疗DR的专利中药复方,最终分析得出黄芪和枸杞子出现频次最高。随后分别从黄芪、枸杞子中筛选出20种和45种有效成分,以及65个和63个已鉴定的与DR共有的靶点,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其中,黄芪和枸杞子的潜在靶点有59个相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黄芪中quercetin、kaempferol、formononetin和isorhamnetin以及枸杞子中quercetin、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glycitein等主要活性成分在DR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AKT1、VEGFA、CASP3、IL-6、TP53、PTGS2等靶标与其他靶点关系密切。GO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和枸杞子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在DR的治疗中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黄芪与枸杞子的潜在靶点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协同的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衰老信号通路富集。结论 在治疗DR上,抗衰老中药黄芪和枸杞子作用相似,二者均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通道特性。黄芪和枸杞子在抑制DR由非增生期向增生期进展方面的作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在光感受器凋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N-甲基-N-亚硝脲组30只,后者又分为造模后12h,1,2,3,5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甲基-N-亚硝脲组大鼠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脲40mg/kg,分别于造模后12h,1,2,3,5d处死动物,摘除右眼球,立即分离视网膜,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N-甲基-N-亚硝脲组造模后12h,1,2,3,5d5个时相点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量分别为1.52×105,18.35×105,25.14×105,29.25×105,13.72×105,12.24×105。N-甲基-N-亚硝脲腹腔注射后12h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量上升,第2天时最高,达正常对照组表达量的19倍,此后渐下降,第5天表达量仍为正常对照组的8倍。结论:视网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与光感受器细胞的存亡有关,可作为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情况,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初、复发翼状胬肉与正常球结膜成纤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MMP-1、MMP-3、MMP-9的含量,同时应用10-5mol·L-1Tet作用于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48h后分析培养液中上述MMPs含量的变化。结果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1含量均较正常球结膜高(均为P<0.05),加入10-5mol·L-1Tet后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但初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仍高于正常球结膜(P<0.05),而复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与正常球结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1含量明显高于复发翼状胬肉,加入Tet后仍较复发翼状胬肉高(均为P<0.05)。培养的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3含量较正常球结膜高(P<0.05),加入10-5mol·L-1Tet后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球结膜(P<0.05);复发翼状胬肉上清中MMP-3含量低于正常球结膜(P<0.05)。培养的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成纤维细胞上清中均未检测到MMP-9。结论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差异,Tet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及初发翼状胬肉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济、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15例(18眼)尚有一定视功能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者,及时拆除巩膜缝线并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综合处理.结果 15例(18眼)综合处理后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结论 该综合处理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OCTA)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和血管密度(VD)的变化。

方法:对OCTA在DR诊断中的应用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搜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查找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20-09-20。仅检索中英文文献。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资料,包括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线性密度(VDS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线性密度(VDDCP)、浅层FAZ面积和周长。绘制森林图、漏斗图,并采用Begg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共检索得24篇文献,纳入2 305眼。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均有差异(VDSCP:WMD=-5.78,95% CI:-7.67~-3.88,P<0.05; VDDCP:WMD=-5.08,95% CI:-6.49~-3.67,P<0.05; FAZ周长:WMD=0.57,95% CI:0.36~0.78,P<0.05; FAZ面积:WMD=0.08,95% CI:0.06~0.10,P<0.05)。

结论:DR患者FAZ面积更大,周长更长,与DR患者对比,对照组FAZ的VD较高。虽然目前OCTA的实际适用性仍然存在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OCTA在DR中的诊断价值可能会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6.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感光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感光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以3J的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造成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通过光、电镜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e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病变及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以3J的能量挫伤后的视网膜病变中存在着感光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细胞凋亡是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高血压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除出现视物不清、眼痛症状外 ,常合并剧烈头痛 ,甚至恶心、呕吐 ,许多患者首诊于内科 ,尤其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常由于就诊时测血压很高而以高血压收入内科按病房治疗 ,结果血压不但难以控制 ,还使患者视力丧失治疗时机。本文就我院近 2 a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共 92例 ,男 2 8例 ,女 64例 ,年龄最小 47岁 ,最大 92岁 ,平均 67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 1 0例 ,平时药物控制血压良好 ;无高血压病史者 82例 ,皆为急性发作期入院。其他青光眼患者 (除外…  相似文献   
8.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3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作用24h其MMP-3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27.12%。结论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用于对翼状胬肉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和瘦素(leptin)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8例T2DM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DF-1β和瘦素的水平。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和血管病变组。结果:SDF-1β和瘦素水平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中依次下降,但除血管病变组中SDF-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组间皆无统计学差异;血中SDF-1β水平与瘦素呈正相关(rs=0.524,P<0.01)。结论:T2DM患者血中SDF-1β的水平下降,可能通过进入周围组织促进血管病变的产生和发展,可作为临床治疗调整的靶点之一。而瘦素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1999-2002年收治的主要由眼外伤所致的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分析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总结用碘酊烧灼+局部二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的效果。结果 9-11月份发病最多;眼外伤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治愈24例占42.11%,发病10日内就诊者治愈率61.9%,21天后就诊者仅11.11%,说明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农民为真菌性角膜溃疡高危人群,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