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CT扫描来研究并阐明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方法:1999-200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伴有一块或多块后踝骨折的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57例,观察每位患者的CT扫描结果并确定出后踝骨折面积整个胫骨下关节面的横断面积的占有率,以及双踝连轴线和后踝主骨折线的夹角。根据胫骨远端CT扫描横断面上的后踝骨折主骨折线的位置进行分类。结果:57例骨折分为3类:后外斜型38例(67%);内侧延伸型11例(19%);小壳型8例(14%)。11例内侧延伸型骨折有3例延伸到内踝前方,另外9例后踝骨折块由两部分组成。后外斜型和内侧延伸型的骨折块占胫骨远端横断面面积的占有率分别为11.7%和29.8%。在9例骨折块占有率>25%中有7例骨折线都向内踝延伸。后踝主骨折线和双踝连轴线的夹角是变化不固定的。结论:后踝骨折的骨折线是高度变化不定的。在本研究中后踝骨折有大骨折块向内踝延伸几乎占20%,而且有些骨折块几乎累及整个内踝。因为骨折的结构多样多变,手术前使用CT是适当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帮助骨科医生决定适合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寻找其最佳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82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气管切开率,Logistic分析评价颈髓损伤阶段、颈髓损伤程度、年龄、是否并发呼吸系统症状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选择行气管切开术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182例患者中,有17例行气管切开术,165例未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率为9.340.统计结果显示,颈髓损伤节段、颈髓损伤程度、年龄因素及并发呼吸系统症状与气管切开率有相关性,其他的因素与气管切开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髓损伤程度重、颈髓高位损伤、高龄和并发呼吸系统症状是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性气管切开对于挽救生命和良好预后等方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使用Allen’s击打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以及褪黑素治疗组(Mel组), 通过BMS评分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嗜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及焦虑状态,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因子IL-4的基因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的数量,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激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CI组小鼠比较, Mel组小鼠伤后21 d(3.17±0.75比2.17±0.75)和伤后28 d的BMS评分(3.83±0.75比2.50±0.55)高于SCI组(t=-2.301、-3.508, P<0.05)。Mel组的悬尾实验(126.82±21.43比174.36±14.91)和糖水偏嗜实验(70.39±6.94比58.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1年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1例。抽取自身骨髓,送检、分离及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在X线透视下用一枚骨穿针经皮刺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术后加压包扎,随访复查X线片。结果 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7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疗效满意,尤其是对于合并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瘢痕愈合者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C臂X光机引导下共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54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评分,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椎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C臂X光机引导下共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54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评分,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椎体后凸角。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0±0.76)分,(3.6±0.42)分和(3.9±0.58)分;ODI评分分别为(45±1.16)%,(21±0.25)%和(23±0.14)%;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14.5±2.3)mm提高到术后(23.4±2.6)mm,末次随访(23.1±1.3)mm;椎体后凸角由术前(22.40±12.15)°降低到术后(10.16±5.37)°及末次随访(11.25±6.57)°。所有指标数据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52.3±8.0)岁(范围28~66岁);双节段63例、三节段22例。采用ROI-C治疗45例(ROI-C组),采用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40例(钛板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8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9±2.0)个月(范围12~22个月)。双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10.37±8.25)min,较钛板组(139.5±10.54)min短;术中出血量为(15.74±8.10)ml,较钛板组(23.71±9.70)ml少。三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30.00±5.70)min,较钛板组(162.83±5.59)min短;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颈椎Cobb角分别为15.31°±1.55°、15.20°±0.42°,优于术前11.23°±2.03°、9.20°±1.14°;钛板组为15.89°±1.13°、16.08°±1.88°,优于术前11.25°±2.01°、9.00°±1.60°;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VAS评分分别为(1.83±0.66)分、(2.60±0.52)分,低于术前(7.49±0.51)分、(7.60±0.52)分;钛板组为(1.79±0.50)分、(2.41±0.51)分,低于术前(7.61±0.63)分、(7.42±0.52)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JOA评分分别为(15.00±0.84)分、(14.70±0.95)分,优于术前(7.20±0.87)分、(6.60±1.27)分;钛板组为(15.29±0.85)分、(14.83±0.58)分,优于术前(6.89±1.03)分、(6.92±0.67)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均为优。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2.22%,1/45),钛板组发生吞咽困难8例(20.00%,8/4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结论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采用ROI-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7月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1on骨折18例,术后2~3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参照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来评价,结果显示优6例,良9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达约83.3%。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能有效固定骨折端,避免软组织感染和骨不连,是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漂浮膝损伤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对59例(63膝)漂浮膝损伤采取系统化治疗方案、视情况行内外固定联合植骨手术.采用Karlstrom和Olreud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2例获得随访,参照Karlstrom和Olreud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定:优15例,良26例,中8例,差3例.结论 漂浮膝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为膝关节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处理合并伤,术后尽早功能锻炼,以最终获得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道(CBT)螺钉技术与传统轨道(TT)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3/4或L4/5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并且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同时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年龄40~71岁,其中22例接受了CBT螺钉手术(CBT组)、30例接受了TT螺钉手术(TT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并发症;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以及近端关节突关节侵扰(FJV)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swew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BT组与T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7±16.0)min和(123.8±1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 P>0.05);术中出血量CBT组[(74±39.8 )mL]比TT组[(129±45.3)mL]少,手术切口长度CBT组[(5.7±0.6)cm]比TT组短[(8.4±0.9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8、12.004,P值均<0.05)。术中TT组有1例患者L4 2枚椎弓根螺钉出现固定强度不佳,遂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其余患者手术置钉过程均未出现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良好;CBT组有3例患者共4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4/44,9.09%),而TT组中有22例患者共35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35/60,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3, P<0.01)。术后随访5~24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ODI及VA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49、18.490, P<0.01);而手术前后ODI和VA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出和切割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位置佳。结论 与TT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采用CBT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样可靠,而且CBT螺钉固定强度更佳、更为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